央行称不得拒收现金-商户拒收现金怎么办
在现在这个遍地移动支付的时代,现金是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呢?现金是不是可以功成名就退位了呢?当然不是,即使移动支付发展迅速,也不是现金消失的理由。大家有没有过用现金买东西遭拒的经验呢?被拒绝后大家又是怎么做的呢?近日央视明确发文,央行称不得拒收现金。如果消费者遇到拒收现金的情况应该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站出来举报,下面就跟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央行称不得拒收现金
9月30日央行官方微博发文,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请各收付主体尊重公众的支付选择权,共同维护人民币的法定地位。
在公告中,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央行一贯鼓励现金、非现金等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谐发展,并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公众安全、干净使用现金。
2018年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
公告考虑到了电商平台、无人销售等场景,人民银行表示,在接受现金支付前提下,鼓励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保障消费者在支付方式上的选择权。
“我们鼓励多元化支付方式共同发展,既要支持新零售行业发展,也要保证现金使用,促进新零售方式与现金使用有机结合,确保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公告发布后,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整治拒收现金行为,旨在使“拒收现金违法”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公众认识显著增强,鼓励主动监督举报相关行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银行曾接到群众投诉,反映个别商户以疫情防控为由拒收现金。对此,人民银行表示,疫情防控期间,为减少人员接触,可优先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但请各商家尊重消费者多元化支付方式选择,做好服务与沟通,避免出现拒收现金情形。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拒收现金损害了人民币法定地位和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对拒收现金行为实行综合治理,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公共服务、大中型商户;对不正当竞争、恶意或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董希淼表示,从全球范围看,尽管非现金支付发展迅速,但现金使用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即使在北欧等一些力推“无现金社会”的国家,经过多年尝试,现金仍然存在,并未在短期内消失。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需求多样的国家而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多种支付结算方式将继续共存。
商户拒收现金怎么办
“消费者如发现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城市政务热线、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投诉、举报,共同维护人民币良好的流通支付环境。”董希淼说。
拒收现金怪象怎么破解
毋庸置疑的是,无论移动支付如何迅猛发展、如何便捷交易双方,拒收现金,无论是硬币还是纸币,都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翻看过往新闻不难发现,拒收现金,尤其是小面额硬币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而且其中不乏大型商场超市。对于涉事商家,央行相关部门的处理结果往往是以警告的形式予以行政处罚。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如果问题的处理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而没有进一步应对办法,似乎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改变。
破解拒收现金的问题,作为管理者应当转变思路。
商家为什么拒收现金?不方便。尤其是小额硬币,在收、存等各个环节都会存在不便,如果量大,还会占用一部分人力成本。
这当然不应是商家拒收现金的正当理由,但对于管理者来说,却不能熟视无睹。尤其作为银行方面,要从被动处罚转变为主动服务,针对有需求的商家,设计更完备、更积极主动的现金服务方式,以此免去商家收现金时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通过更加严格的执法,让商家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人性化服务+严格执法,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破解拒收现金问题。
(责任编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