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泄密真的伤不起 安全定义边界先看“零信任”

数据泄密真的伤不起 安全定义边界先看“零信任”

黑客教程访客2021-10-11 23:29:005252A+A-

相比疫情高发时期的百业萧条,后疫情阶段的复工复产呈现出了新的企业运营发展趋势。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大多数企业都是致命的打击,但是也有不少企业却利用这次“机会”,通过把握企业的线上远程办公、在线服务模式开展的强烈需求,带来新的发展机会。远程办公、在线会议、在线教育、网络购物等应用的持续火热,也说明了疫情对我们办公、生活模式的改变还在持续推进。

然而,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安全挑战也来势汹汹,如果缺少有效的防御手段,可想而知全球数据泄露的情况定有加剧之势。正因如此,以“零信任”(ZT,Zero Trust)安全模型为基础的全新架构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付诸实践。

旧边界墙崩塌,“零信任”取而代之

2020年,亚信安全提出“安全定义边界”理念,重点强调了以身份安全为基础的数字化安全运营能力。这种能力,将不再以传统的内外网“边界”作为信任的条件,而是以身份安全为基础,联动多层次多维的产品能力,构建“立体、联动、可视” 的安全机制。而用户要拥有这种能力的支撑点之一,就是“零信任”。

“零信任”与传统的认证方式有何不同呢?从概念上讲,零信任最早由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在2010年左右提出,后经Gartner和Forrester对其概念、应用场景、迁移方式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与传统认证方式不同,ZT不信任网络内部和外部的任何人/设备/系统,不信任传统网络边界保护,不再区分传统定义上的内网、外网、公网、私网,信任区域与非信任区域,统统一视同仁,先认证,次连接,再动态授权。

从场景上看,传统的基于边界的网络安全架构某种程度上假设了内网是安全的,或是默认外部访问者通过防火墙、WAF、IPS等边界安全产品审查之后也是安全的,是“一次认证”。

但是,在过去数年,被披露的数起重大数据泄露案件又是如何发生的呢?答案就是“身份冒用”,也就是说攻击者使用了合法身份,机密数据自然对“他”百依百顺。因此,也有了重要场景(例如:疫情之下的远程办公、供货商之间的数据交换、线上金融交易)进行二次认证等安全机制约束,这就是“零信任”的雏形。

零信任并非对安全的颠覆。但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云网、虚拟化等新业务推倒传统网络边界已为大势所向。零信任的概念在十年后又再次火爆,究其原因,零信任可以建立企业全新的身份边界,其价值在于控制对数据的访问权限,而与数据所在的位置无关,与访问发起者的位置无关。

零信任落地并非易事,“身份、持续、动态”是关键

零信任可以减少数据泄露、数据丢失事件的发生,拒绝未授权的访问,因此在数据安全方面价值巨大。但零信任架构不是一个单一的网络架构,而是一套网络基础设施设计和操作的指导原则。

为此,亚信安全认为应该以身份为基础,持续进行信任评估和动态访问控制,将各种安全产品、安全模块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紧密耦合的安全体系,进而协助用户构建安全的ICT基础设施,保障应用和数据的安全性。

【亚信安全“零信任“安全管理体系】

以身份为基石

以身份为核心,是指业务身份。举例来说,一个自然人,公安是权威源,身份证是合法凭据,而不是靠人的名字来认证。而在零信任体系中,就是以身份为核心取代以账号为核心。同时,不仅仅是人,设备、应用、服务、数据也需要建立唯一的、可信的身份,才能在整体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

持续信任评估

不是以一次认证作为全过程的凭据,而是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要去验证访问者是不是真实可信的,从而避免了盗用身份、跨不同安全级别等风险。在具体实施中,就需要基于身份再次进行信任评估、基于环境的风险重新判定,基于行为的异常做出“检测+响应+阻止”,进而全面降低攻击者在网络中横向移动的风险(其代表就是APT攻击)。

动态访问控制

在不同层级的控制点(PEP)上进行零信任的访问控制,这些控制点(PEP)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是连通联动的。具体包括:

终端上的零信任控制负责检测环境安全,对接入、环境进行控制;

应用网关在访问者访问业务系统时按身份和场景,对访问身份和被访资源之间的授权关系进行控制;

服务网关在前后台之间,在数据交换API之间,按访问身份和被访资源之间的授权关系进行控制;

数据网关在数据被访问时按访问源头身份进行控制。

万物互联,零信任已为网安新能力

当前,各行各业都已经进行或者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而无处不在的网络又打破了传统的企业边界,扩大了攻击者的攻击面,将企业的关键数字资产暴露于各种攻击火力之下,这已经成为用户在向数字化转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

数字化时代,推动世界前进的动力是DT+5G+算力,但同时也离不开ST技术的保驾护航。在“认证一切、持续认证、环境感知”的理念,亚信安全提供了对人(自然人、法人等)、设备、应用、服务等全方面、泛在的身份管理体系,在终端层、网络层、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多层级建立技术控制点(PEP),形成整体的零信任解决方案,这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备、可落地的安全支撑体系。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黑资讯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 2条评论
  • 野欢痞唇2022-06-01 22:05:24
  • 、可视” 的安全机制。而用户要拥有这种能力的支撑点之一,就是“零信任”。“零信任”与传统的认证方式有何不同呢?从概念上讲,零信任最早由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在2010年左右提出,后经Gartner和Forrester对其概念、应用场景、迁移方式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与
  • 瑰颈眼戏2022-06-01 18:50:54
  • 权的访问,因此在数据安全方面价值巨大。但零信任架构不是一个单一的网络架构,而是一套网络基础设施设计和操作的指导原则。为此,亚信安全认为应该以身份为基础,持续进行信任评估和动态访问控制,将各种安全产品、安全模块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紧密耦合的安全体系,进而协助用户构

支持Ctrl+Enter提交

黑资讯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Copyright 2015-2020 黑资讯
滇ICP备19002590号-1
Powered by 黑客资讯 Themes by 如有不合适之处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发展历程| 留言建议|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