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连wifi、乱下程序、乱扫二维码都存在安全隐患
8 月2日,一种让智能手机用户下载软件,依靠手机短信传播的病毒,以几何式传播速度在全国蔓延开来,导致成千上万的手机用户成为受害者。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wifi、二维码等新事物的出现,智能手机用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陷阱,稍不注意,轻则话费被吸,重则信息泄露、银行卡被盗。
短信病毒
几何速度席卷全国成千上万人受害
“×××(机主姓名)看这个,ht://**××shenqi.apk”。如果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不要点开下载,否则手机会自动群发该短信,让更多的用户上当加入群发短信的队伍中。全国不少地区手机用户昨日一早都收到了这样的病毒短信。
昨日上午,上述内容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各大媒体以及警方的官方微博纷纷发出警示,这一事件也再次暴露了智能手机的安全问题。
8月2日一大早,受害人陈先生陆续接到亲友的短信,短信的开头直接点出了陈先生的名字,并附带一个网址链接。
陈先生好奇地点开链接,并按照提示下载了一个名为“××shenqi”的应用软件。但陈先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让陈先生的手机自动向他手机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群发同样的短信。后来陈先生收到一个先前发短信朋友的来信,称刚刚发送的短信是病毒,让陈先生不要点击。
据了解,受害者的手机中该病毒后,会自动以手机通讯录存储的名字为开头发送短信,让对方点开一个网页链接。如果有受害者打开链接后,手机会自动装上一个 ××shenqi的软件,开始疯狂地向手机通讯录里群发这条短信。由于发送者大多都是相熟的亲友,所以很多手机用户并未设防就直接点开了链接。该链接只能用安卓的智能手机点开,而使用苹果和微软系统的手机则无法打开这个链接。
8月2日,这种利用通讯录群发短信的病毒软件,通过手机短信,以几何式发展速度席卷了全国成千上万人成为受害者。
郑州一软件开发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利用熟人关系作为伪装的信息,可以有效降低手机用户的警惕心理,使人防不胜防。所以大家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下载链接,如有需要,可拨打电话向发信息者进行核实。
智能手机中毒后该如何清理?郑州科技市场某手机维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手机中病毒后,可以用专业杀毒软件对其进行全盘查杀,清除手机里的恶意软件。如果还不行,可以找售后重装系统。
乱扫二维码
手机莫名其妙“被”发短信还被强制停机
新乡市民于先生不久前发现自己的手机出现异常,他在没有发短信的情况下,话费单里有许多发送信息的扣费记录。
“发送短信的号码我都不认识,还有一些是在凌晨两三点发送的,而当时我正在睡觉。”于先生说。
和于先生有同样遭遇的还有洛阳市的岳先生。去年年底,岳先生的手机每月都会自动给全国不同地方发去400至500条短信,很多短信都是在同一时间内发出,而
岳先生根本没有发这些短信。
岳先生说,自己平时并没有发短信的习惯,在查资费清单时突然冒出这么多短信,而且还都是发往全国各地的,这让他十分诧异。
“还有几次手机被通信公司以发送恶意短信为由强制停机,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岳先生说。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岳先生专门找到通信公司进行检修,检修结果显示并不是手机预装软件的问题。
岳先生表示,他平时不怎么用手机下载软件,只有走在街上看到有意思的二维码时会扫描一下。检修手机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扫描二维码是他遭遇扣费问题的罪魁祸首,他的手机可能是中病毒了。
当前,二维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已非常普遍,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完成浏览网页、查询产品信息、打开下载链接等功能,非常方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二维码虽然有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在互联网上找到一款二维码生成器的软件后,将自己的名字信息做成名片,填写到指定的位置,轻点生成键,不用几秒钟,就自动生成了一个二维码,而这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审核。最后,记者用手机扫描该二维码发现,此前填写的信息立马显示出来。不仅仅是名片,人们利用软件,可以将网址、电话、密码生成二维码,一扫就能出现相关信息,非常强大和方便。
洛阳师范学院网络与电话教育中心主任马武说:“二维码就是根据添加的数字、图形等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生成的图形编码。二维码在生成之后,无法更改,但在二维码的生成过程中,如果有人为加入一些木马等病毒程序,二维码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乱连wifi微信号绑定的网银被盗几千元
去年,新乡市的刘女士在外地旅游时,因为连接无线wifi而遭受到巨大损失。
2013年8月,刘女士趁休假去香港采购,因为内地手机在香港打电话、上网特别贵,所以刘女士只要能搜到wifi,就会第一时间连上,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省开支,又方便与家人联系。
令刘女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在香港购物回家后,她的微信号、QQ号全部被盗,更严重的是与她微信号绑定的网银也被盗了,这导致她损失了几千元钱。
“从香港回来后,我的微信和QQ全部无法用原密码登录。”刘女士认为,她的QQ、微信以及网银之所以会同时被盗,与其使用不能来历的wifi有关。
其实乱连无线wifi导致QQ、微信等号码被盗已不鲜见。当前,很多人到商场、餐厅、咖啡厅等公共场合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手机等数码产品连上无线wifi,免费上网冲浪,有时还会用网银直接付账。但在公共场合蹭网其实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因为连接不明无线wifi而造成个人信息被盗的案件屡有发生,黑客通常利用市民想免费蹭网的心理,设置免费无线,袭击市民的手机。
据媒体报道,一些黑客只要一台Win7系统电脑、一套无线网络及一个网络包分析软件,设置一个无线热点,就能轻松搭建出一个免费的伪wifi网络。名为KFC1、GMCC2等,用户很难察觉真假,一旦连入,黑客15分钟就可以窃取手机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密码。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在公共场所连接无线wifi前,先询问提供服务的商家准确的无线名称,并索要安全登录密码,不要随意接入陌生无线wifi。
维权艰难
要警惕乱下载、乱扫描、乱连wifi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逐步凸显出来。通过木马程序,窃取别人信息的案例不断出现,花样也在不断翻新。
很多手机的病毒,还可以在网上找到现成的。记者在百度上输入“×卧底”进行检索后,相关结果超过86万个条。其中,一个网站上介绍“你的手机我做主”,并宣传他们出售的“×卧底”软件是功能最强大的间谍软件。
河南新动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广晓说,我国《刑法》中规定,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000 年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将计算机病毒侵害的对象扩大为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也就是说,故意制造并传播手机病毒也属于违法行为。
一些恶意木马程序经过广泛传播后,给受害人造成不小的麻烦和经济损失,但是受害人想维权却并不简单。
上文中提到的受害人陈先生,因为遭受病毒袭击,向300余名通讯录上的联系人发送了信息,按照每一条信息1毛钱计算,损失在30元以上,而全国有成千上万人遭受这样的损失,总体数额巨大。但受害人的损失该向谁讨要呢?
记者电话咨询了某电信营运商的客户代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用户可以通过免费的渠道反馈病毒信息,工作人员会进行核查。对于直接损失的通信费,工作人员称,不能直接返还给客户。
“遇到此类问题,受害的客户在维权时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即使受害者到法院起诉,很多情况下都找不到始作俑者,也导致无法维权。”朱广晓说,如果能找到证据证实网站和电信运营商存在管理漏洞,可以向传播病毒的网站和电信运营商讨要损失。
“如果个人损失不大,很多人都会自动放弃维权。另外,即使诉讼了,取证时也十分困难,很难达到维权的效果。”朱广晓说。
朱广晓建议,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为了防治安全隐患,不要乱下载程序、乱扫二维码、乱连接公共场所无密码的无线wifi。
有专家建议,如果有熟人通过短信发送链接,让下载程序时,一定要通过电话向熟人核实,以免中毒。另外,需要扫描二维码的话,消费者最好在手机上安装二维码检测工具,这样,手机在扫描时,这种工具会自动检测二维码中是否包含恶意网站、手机木马或恶意软件的下载链接等,确保安全。智能手机要开启手机杀毒功能,防范可能存在的危险。
相关文章
- 2条评论
- 笙沉池木2022-06-06 14:07:39
- 毒后,可以用专业杀毒软件对其进行全盘查杀,清除手机里的恶意软件。如果还不行,可以找售后重装系统。 乱扫二维码 手机莫名其妙“被”发短信还被强制停机 新乡市民于先生不久前发现自己的手机出现异常,他在没有发短信的情况下,话费单里有许多发送信息的扣费记录。 “发送短信的号码我都不认识,还有一些是
- 竹祭厌味2022-06-06 11:04:27
- 患。 记者在互联网上找到一款二维码生成器的软件后,将自己的名字信息做成名片,填写到指定的位置,轻点生成键,不用几秒钟,就自动生成了一个二维码,而这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审核。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