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需技术与管理并重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消息,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中国用户合法利益,我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该制度规定,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技术产品和服务,应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同月,出于对信息安全考虑,中央政府采购网发布《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重要通知》,要求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 8操作系统。
这是2013年6月“美国斯诺登事件”曝光以来,信息网络安全工作被我国政府提到一个新的国家战略高度上的又一体现。此前的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并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彰显出中国最高领导层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决心。
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既是一项技术工作,又是一项管理工作,要做到技术手段和日常管理相结合。
五方面完善
鉴于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我认为,安全管理要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完善,并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信息网络安全要进行顶层架构设计。设计信息网络安全的顶层架构,要从总体上把握好信息网络安全工作。通过信息网络安全的顶层设计,形成信息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运营的执行、监管控制和反馈的闭环体系,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安全指标,规划信息网络安全职能和服务,特别要涵盖身份识别与访问、安全路径和设施、数据安全等。
第二,突出信息网络安全工作重点。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突出重点和目的是保护数据资源安全。在数据收集、处理和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防止数据资源的丢失以及非法窃取,设计数据级安全解决方案,与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进行数据访问和权限管理,对数据使用进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非法或非正常查阅、复制、篡改、删除等。
第三,重视信息网络安全组织和团队建设。建立强有力的信息网络安全组织和团队,从组织上保证信息网络安全工作体系落实到位。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专职队伍,构建专门的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响应团队,负责建立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基准、例外情况的正式批准、制定安全策略和指南、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响应等工作。
第四,建立全面的信息网络安全报告沟通制度和惩戒机制。建立专门的信息网络安全门户、信息网络安全教育网页,发布正式的信息网络安全年度报告,每月、每季度对内发布信息网络安全报告,对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及时反馈沟通。对违反信息网络安全规定、造成信息网络安全事故的事件进行警示。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的信息网络安全意识。
第五,要定期开展内部模拟攻击测试和应急响应演练。在企业内部定期开展网络模拟攻击测试,测验员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检测各种隐患漏洞,通过快速反馈和响应,提高信息网络安全的应急响应水平。
三措施应对
在信息网络安全的建设中,除了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外,还要有强大的安全技术的支持。鉴于目前的网络安全状况,企业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网络行为要实施信息网络安全实时动态监管,实时阻止非法访问行为。
在信息网络安全工作中,监管处于核心位置,除了要管好自家的“门”外,更要对进入“门”内的各种访问行为进行实时监管。成立专门的计算机安全应急响应小组。该小组一方面跟踪研究业界最新的安全动态,并实施最新的信息网络安全防御技术等;另一方面综合应用DNS(域名服务器)收集、防火墙、IPS(入侵防御系统)、用户行为建模等工具,7×24小时不间断地对公司网络中的各种“例外行为”进行监管。
国内企业的大部分信息网络安全事件是由于计算机病毒或木马导致信息和数据失泄密,因此很强调“门卫”的作用。但仅仅重视“门卫”的预防而忽视对内网行为的实时监管,结果会让非法访问者一旦突破“门卫”进入企业内网,非法访问者可以做任何事情而没有人过问。对企业网中的一切访问行为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能实现更全面的信息网络安全监管,只要有不合规的行为就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发现并被阻止。
二是注重信息网络安全系统的自学习能力,加强系统防御、发现和修复的能力建设。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网络面临越来越多的攻击风险。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导致攻击的手段和方式也越来越隐蔽、越来越不易被发现。2012年Verizo数据泄露报告中,对企业网络遭受恶意攻击导致数据丢失甚至系统瘫痪,以及对发现攻击并修复漏洞、恢复系统运行等所需要的时间做了统计,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受攻击能够在几分钟、几个小时内就导致企业数据的外泄甚至系统瘫痪,而企业要发现这些攻击并有效阻止这些攻击则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这就让企业的网络、系统、信息长时间处于危险状态,而且旧的漏洞被修复后攻击者又会发现并利用新的漏洞,导致信息网络安全人员疲于应付。
因此,企业需要有效利用信息网络安全工具和手段,加强“防御-发现-修复”过程的自学习和自修复能力。即通过综合开展有针对性监控,有效利用数据丢失预防(DLP)、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缓解、恶意软件/代码高级检测、DNS域名系统记录和分析、数据包捕获/检测(DPI)、远程调查分析等工具,对各种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网络中的各种行为习惯进行自学习,在出现异常情况时采用全自动和人工干预的方式,“即时”控制异常行为。这相对于发现漏洞、等待修复的传统方式,在时间上有了数量级的提高。同时,企业要不定期地通过实施实际的攻击来检验网络的自学习和自修复能力,不断优化完善防御、发现和修复系统的自学习能力,并将相关优化建议直接应用到防御、发现和修复系统,提高防御、发现和修复系统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有效应用“身份”安全的边界支持信息系统应用。
IT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传统的安全域隔离提出了挑战。一方面,云计算让“安全域”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另一方面,BYOD(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的移动应用让终端的管理越来越难。
云计算和传统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但它的方便性和易用性也导致了企业网络中不同的安全域逐步模糊了边界,尤其是企业采用了“公有云”服务后,“安全域”已经无法界定清楚。而WIFI、3G、4G技术的发展,使员工越来越愿意使用PAD、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处理办公业务,众多终端通过不同的方式接入企业网络,终端的管控越来越难,而且智能终端的便携性也同样面临容易丢失等问题。
因此,在当前的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身份”是安全域的一个新边界,也是企业信息网络安全进行精细度控制的基准点。国内外基于“身份”的安全体系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国内外基于“身份”的安全体系已经从CA(证书认证)发展到了4A(账号、认证、授权、审计),国内各大银行网银系统的U盾就是典型的基于“身份”的4A应用,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数字证书确保使用者身份的唯一性。但是,不论CA还是4A,一般都要求使用存储了数字证书的“U盾”作为身份的唯一标识。
先进的“身份”的验证、识别与访问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对“人员+设备+地点+想要什么”来综合判断信息系统使用者“身份”的一种新的控制算法。在这种控制算法中,重点是对使用者访问行为的智能感知和控制,即通过后台的身份服务引擎(ISE),帮助企业从网络、用户和设备收集实时信息,按照不同的情景实施不同的访问控制策略。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身份”验证、识别与访问控制技术,能够很精细地控制员工的访问行为,在最大限度地为员工提供便捷信息服务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确保企业信息的安全。
相关文章
- 3条评论
- 邀我花前醉12022-06-01 14:08:08
- 用,导致攻击的手段和方式也越来越隐蔽、越来越不易被发现。2012年Verizo数据泄露报告中,对企业网络遭受恶意攻击导致数据丢失甚至系统瘫痪,以及对发现攻击并修复漏洞、恢复系统运行等所需要的时间做了统计,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受
- 假欢掩吻2022-06-01 06:09:33
- 终端的便携性也同样面临容易丢失等问题。 因此,在当前的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身份”是安全域的一个新边界,也是企业信息网络安全进行精细度控制的基准点。国内外基于“身份”的安全体系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国内外基于“身份”的安全体系已经从CA(证书认证)发展到
- 颜于弥繁2022-06-01 09:50:49
- 学习和自修复能力,不断优化完善防御、发现和修复系统的自学习能力,并将相关优化建议直接应用到防御、发现和修复系统,提高防御、发现和修复系统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有效应用“身份”安全的边界支持信息系统应用。 IT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