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犯纸面服刑15年官方调查-保外就医算刑期吗
近年来,保外就医的事情时常发生,内蒙古一名犯罪嫌疑人就利用保外就医躲避了15年的刑罚,当时他因为口角而将一名男子杀害,之后被法院判刑15年,但是在判决书生效之后,犯罪嫌疑人并没有被送到监狱,而是办理了保外就医手续,而且之后他还成为了当地的干部,受害人的母亲这些年一直在向当地部门反映问题,现在官方已经开始重视此事,正在进行彻查。接下来,大家可以和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哦~
杀人犯纸面服刑15年 官方调查
9月6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通报,“纸面服刑”十五年一案经媒体披露后,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高度重视。9月4日,由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牵头,联合纪委监委、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监狱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已抵达呼伦贝尔市开展工作。
调查结束后,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依纪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回应社会关切。
被害人的母亲韩杰表示,1992年,17岁的巴图孟和因口角持刀将她儿子捅伤,此后她儿子因心脏破裂导致大出血死亡。次年,巴图孟和被判故意杀人罪,获刑15年。
然而判决生效后,巴图孟和直接从看守所回到了村庄,并未去监狱服刑。接下来,巴图孟和摇身一变,成为当地的会计、当选村主任、蒙混入党,甚至还当选旗人大代表。
多年来,韩杰一直在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2016年,韩杰把一封举报信递给了当地公安局,而收到这封信的人正是当年参与过巴图孟和案件的警官,这位警官说:“我们接到举报信,说实在的话,我们都没敢相信有这种事情。当时的领导非常重视,组织专案组去开始调查这个事。”
专案组调查发现,判决生效之后,本该前往监狱服刑的巴图孟和并没有被投送监狱,而是办理了保外就医手续,从看守所直接回到了家里。警官介绍:“巴图孟和在看守所羁押了一共 501天。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以后,下达了执行通知书,巴图孟和又在看守所待了一个月,最终在1993年的9月28日,办理了保外就医手续就出去了。”
警官说,后面巴图孟和再没回到看守所或者是监狱。“我们就找到了巴图孟和了解他是怎么出来的,他告诉我们是在一张表格挺多的一个东西上签字画押,之后他的妈妈和他的姑父做了担保出来的。”
这位警官说,当时巴图孟和办理保外就医的理由是患有肾炎,但此后并未遵循保外就医相关规定。
一名年逾古稀的母亲最后的期盼
巴图孟和终于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了代价。然而,对于失去儿子的母亲韩杰而言,事情远未画上句号。
韩杰是一位苦命的母亲。在小儿子白永春出事不久,她的婚姻破裂。此后没几年,一直与她一起为白永春讨要公道的大儿子,也因病去世。
“快30年了,我啥都没干,就要为小儿子讨公道。”韩杰说,现在罪犯服刑了,但当年到底是谁把他释放了?到底谁来为此承担责任?“希望有关部门能查清楚这些问题,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母亲最后的期盼。”
为了解更多情况,半月谈记者曾于7月8日通过有关部门,分别向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曾派出专门工作组调查此案的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呼伦贝尔市人民检察院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半月谈记者发稿,一个多月过去了,3个部门均没有回音。
为何当年的保外就医手续实现了类似“一次开具,终生有效”的效果?为何无人对保外就医的罪犯跟踪管理?为何从未服刑的罪犯能顺利拿到“刑满释放证明书”?如何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当地政法机关深挖彻查,给出一个切实的交代。
韩杰说,幸好纪检监察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并对一些责任人立案调查。但由于当年的保外就医手续等关键证据“不翼而飞”,追责工作难以深入推进。
内蒙古亿舜宏律师事务所律师杜亨表示,这起案件很罕见,性质也很恶劣,有关部门对该案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值得点赞,但这绝不是终点。“当地公检法机关应该积极主动查明有关问题真相,全面深入追究相关人员违法办案的责任,彻底还当事人以公道。”
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当年的“保外就医”究竟是何等操作,背后究竟有什么“神秘人物”,能让一个杀人犯免除牢狱之灾?韩杰曾感叹对方家“有能耐”。不过根据当年判决书的信息,巴图孟和的母亲只是当地的一个计生干部,其余亲属身份目前外界还不能确定。
有个背景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保外就医等暂予监外执行在医生诊断及审批环节都存在混乱。这也是2011年刑诉法修改时,对保外就医、假释、减刑等作出更加明确和严格的规定的动因之一。这说明过去至少在一些地方,违法违规的保外就医甚至“以保代放”,或许谈不上多么“神秘”的操作。保外就医办得那么轻松随意,究竟是有哪个“位高权重”的人加持撑腰,还是“受益”于地方某些部门的系统性腐败?不管答案是哪个,都很沉重。
第二个问题是,追责为何这么难?韩杰二十多年的苦苦追问,为何迟迟得不到回答?这其中或许涉及千丝万缕的细节,但陈巴尔虎旗显然很长时间里都没有追查到底的决心。无论是令人费解的“纸面服刑”,还是长期哭诉无门,指向的都是一种恃强凌弱、法治不彰的局面。及时纠偏,才可能恢复正义、回归清明的生态。
提到保外就医,不得不提河北滦平的八旬老太李淑贤。她曾因“非法上访”被判寻衅滋事罪,服刑期间数次骨折、生活不能自理,申请保外就医却一度被拒绝。李淑贤和巴图孟和天差地别,他们的情况代表了两个极端,却都在告诫人们,如果法律沦为某些人的工具,宽严相济的法治精神将荡然无存,正义终将被亵渎。
韩杰自言这二十多年的时间“没过日子”,听得人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她一度长时间陷入困局,但她又始终相信“光天化日之下,总有地方说理”,没有因为阻碍重重而放弃。她或许不是一个“有能耐”的母亲,但这股混合着倔强的正气,没法不令人感佩。可谁也不忍心歌颂这样一个母亲的形象。她更该是一种警示般的存在,提醒人们法治的道路是如何曲折漫长,提醒手握权柄者当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正义的期待。
如何堵住保外就医的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保外就医”屡屡被一些罪犯利用,出现了“一保到底”或“保而不医”等现象。
去年引发舆论关注的“孙小果”涉黑案,孙小果父母就是在其第一次犯案后,通过伪造病历帮助其非法保外就医。正是在这一期间,孙小果又接连犯下了强奸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罪行。
近年来,各地特纷纷开展行动堵住这一漏洞,2015~2017年,江苏省内法院就驳回了超六成的保外就医申请。
白宇表示,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目前此类新案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尤其应该更多关注那些旧案,主动去寻找、发现有无疑点,执法机关要跟踪保外就医人员的健康情况,一旦符合要求就应该及时重新收监。
同时,要抓出那些假“保外就医”案背后的保护伞,这些保护伞可能仍然在某些案件中发挥着恶性的作用,因此要堵住这一漏洞打掉保护伞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