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密码被黑客(电脑被黑客锁住要钱密码是什么)
3月25日
周六
天气: -4/ 7℃ 多云
明日:-4/ 9℃ 多云
人信息保护意识的薄弱。
个案
信息泄露存款被盗
2月10日,市民陶先生乘火车时不慎将手机丢失,两天后其银行卡内的近两万元存款被盗刷!警方破案后,陶先生恍然大悟,原来是手机里存储的个人信息出卖了他……据陶先生回忆,案发当天他乘坐火车从佳木斯赶往牡市。晚7时许,他将手机放在自己的铺位上后,便去吸烟,回来时发现手机不见了。对此,陶先生觉得旧手机也不值钱,便没有报警。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两天后当他去银行取钱时发现,卡里的19500元存款不翼而飞。陶先生立即报警。随后,在警方的提醒下,陶先生回忆起,他丢失的手机中存有自己身份证及银行卡的照片,而且手机还与银行卡绑定在一起。就此线索,民警追查发现,银行卡里的19500元现金被嫌疑人闵某分三次通过微信转出。
2月20日晚,闵某归案后交代,案发当天,他趁陶先生大意偷走了其放在铺位上的手机,随后发现手机内存有陶先生的身份证和银行卡照片,于是便通过微信,篡改了支付密码,将19500元存款分三次转账盗取。
揭秘
我的信息黑客咋知道的
看过陶先生的遭遇令人不禁联想到了轰动全国的“徐玉玉案”,虽然两案结局各异,但其性质都是由个人信息泄露所引发。对此,《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78.2%的网民个人信息被泄露过,其中又有82.3%的网民感受到了个人信息泄露的影响及危害。严峻的现实,令人疑问: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呢?
“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多样而隐蔽,既有主动泄露也有被动泄露。”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电信诈骗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民警告诉记者,个人信息主动泄露渠道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在填写各类单据时泄露,如快递单、消费账单等,这些单证上有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一旦随意丢弃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二是注册购物、社交网络账户时不慎泄露。例如,注册论坛、微博等社交网络时,大多要求填写个人信息,这都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最后,市民在参与商家促销活动、办理会员卡,以及填写应聘简历、表格等,也是泄密渠道之一。
其实,相比个人信息主动泄露来说,被动泄露更令人防不胜防!就在记者采访之际,新闻中传来:某银行保安利用工作之便窃取转卖客户信息257万条的案件!
然而,令记者吃惊的是,如今公民个人信息被当成商品在“黑市”交易,已形成了供销产业链。对此,有媒体调查发现,网上出售的个人信息如果只有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一手资料2元一条,二手资料0.3元一条,如再加上银行卡号后,一手信息会卖到5元一条,二手信息也要卖到0.5元一条,即使是最普通的个人信息,“黑市”交易最低价也要2分钱一条……
那么,个人信息被动泄露除了“黑市”交易,是否还隐藏着其他渠道和途径呢?答案,是肯定的!对此,民警言简意赅地告诉记者,“电脑染毒、网站漏洞、密码被盗都黑客窃取个人信息的惯用手段!”
对策
堵塞漏洞、维护权利各有其道
《2016诈骗电话活动规律与行为特征分析报告》显示:近10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递增。其中,个人信息泄露是主要诱因!既然已经领教到了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并找到了泄密的漏洞,那么亡羊补牢尤时未晚。对此,今年“两会”传来喜讯:提请人大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应确保依法取得的个人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个人信息。
虽然,个人信息保护筑起了法制“防火墙”,但就普通民众来说,又该如何积极保密堵漏呢?对此,民警提出了“四不”与“四要”的保护举措:就主动泄露渠道而言,只要市民不随意联接公共WiFi,不草率处理废旧手机,不随意注册社交媒体,不随意填写、丢弃涉及个人信息的表格、调查问卷等便可堵住主动泄密渠道;就被动泄露渠道看,“四要”是有效对策,即要防止密码过于简单并经常更换;要经常查询并随时掌握各类卡证信息;要善于分辨、防范涉及个人信息的短信、邮件的真伪;要熟知一旦信息泄露后的正确应对举措。
俗话说:百密一疏!尽管我们提高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也增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举措,但仍难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那么,一旦泄密发生,我们又该如何补救维权呢?
“个人信息泄露后是有维权途径的!”采访中,牡市某网络公司工程师许辉,指出了许多人并不熟知的泄密维权渠道,“可以拨打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12377’举报热线,也可以登录网址www.12377.cn进行维权!”
听了许辉的建议,记者上网验证发现,国家网信办针对个人信息泄露后问责无门现状提醒公众,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维权:首先,按照《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信息泄露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其次,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最后,个人信息泄漏受害者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相关文章
- 5条评论
- 莣萳掩吻2023-11-21 01:14:38
- 的个人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个人信息。 虽然,个人信息保护筑起了法制“防火墙”,但就普通民众来说,又该如何积极保密堵漏呢?对此,民警提出了“四不”
- 孤央宠臣2023-11-21 08:39:30
- 这些单证上有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一旦随意丢弃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二是注册购物、社交网络账户时不慎泄露。例如,注册论坛、微博等社交网络时,大多要求填写个人信息,这都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最后,市民在参与商家促销活动、办理会员卡,以及填写应聘简历、表格等,也是泄密渠道之一。 其实
- 语酌俗野2023-11-21 00:47:31
- 普通民众来说,又该如何积极保密堵漏呢?对此,民警提出了“四不”与“四要”的保护举措:就主动泄露渠道而言,只要市民不随意联接公共WiFi,不草率处理废旧手机,不随意注册社交媒体,不随意填写、丢弃涉及个人信息的表格、调查问卷等便可
- 依疚颜于2023-11-21 07:38:55
- 制“防火墙”,但就普通民众来说,又该如何积极保密堵漏呢?对此,民警提出了“四不”与“四要”的保护举措:就主动泄露渠道而言,只要市民不随意联接公共WiFi,不草率处理废旧手机,不随意注册社交媒体,不随意填写、丢弃涉及个人信息的表格、调查问卷等便可堵住主动泄密渠道;就被动泄露渠道看,“四要”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