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尼尔到底是什么(黑客帝国尼奥怎么被救出来的)
本文来自豆瓣网友: 未来事务管理局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今晚我有空”,看看大家晚上都在看什么。
“新鲜出炉6个恶毒科幻故事,enjoy。”
编者按:英剧《黑镜》自2011年首播,以S1E1惊人的大尺度和现实性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在豆瓣上16万人打出9.3的高分,其口碑与影响力只有《神探夏洛克》和《权力的游戏》方可比肩。然而,这部两年只更三集的超低产作品,却又是彻头彻尾的严肃题材。在近未来的科幻时空里,编剧一次次地讲着残忍的故事,毫不留情地讽刺愚众、媒体、民粹主义。为什么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观众会热爱一部技术惊悚片?
2016年10月21日,黑镜S3,继续邀请各位一起照镜子,12份新鲜出炉的恶毒科幻故事为你呈现。
前6集2016年10月21日首播,后6集2017上半年待定。《黑镜》剧组似乎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在拍电视剧而不是电影。想想2011年刚刚看到第一季第一集时,大全景+高速镜头+手持摄影,以及极度讲究的镜头调度和用光,让《国歌》充满了电影感。
只是这一集,《黑镜》就征服了绝大多数的观众。这则直捣英国内阁政府最高层的恶毒笑话,让观影者在酣畅淋漓的同时,又会有隐隐的不安,甚至是不适感。它不是《国歌》那个表浅的、看似“重口”的、“与某种动物发生性关系”这种镜头带来的不适。《黑镜》的厉害之处在于,片中一切的不安,都牢牢地指涉着我们身边的现实。
首先,“黑镜”是什么?每一集的片头,Black Mirror在Loading动画后出现,随即,屏幕碎裂,淡出,故事开始。这明示了“黑镜”的概念——狭义的,即我们身边的各类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广告幕墙,这些物体的屏幕;而广义,则是数据、媒体、大众传播、信息技术,这些计算设备所承载的东西。这些物体在为人类服务之时,也悄悄地映照、反射与改变着我们。
??
娱乐至上与娱乐至死
提及娱乐,总难以回避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在反乌托邦的一系列小说中,《美丽新世界》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并非简单地构筑强权下的精英共同体,而是描述了一个极有科技感的、“技术支撑”的未来。所有个体快乐、无忧无虑地生活,视高强度工作为幸福(我又想起了表情包里的“加班使我快乐”),高福利社会让人没有奋斗目标,药物与催眠帮助人忘掉不快。这几乎是《黑客帝国》在20世纪中期的母本。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亦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提醒媒体的受众,电视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整个世界的底层伦理与认知。
在这个人人手持一块高清屏幕的时代,你以为电视的话语权被消解了吗?
S1E1《国歌》里,在YouTube上看到了绑匪的消息后,英国万人空巷地挤在电视前,等待首相与内阁的相关新闻。这时,电视一瞬间恢复了它平时被信息流冲淡的素质——权威、公信力、喉舌。甚至被绑架的公人主踉踉跄跄走回城市都无人察觉。
S1E2《一千五百万》中,电视选秀节目高高在上,掌握一切的话语权、情感与资源。立志成为歌星的,会被媒体揉捏成色情影星,而揭竿而起的革命者,一样能被消解成一档脱口秀。
S2E2《白熊公园》则无疑是目前为止,最恐怖的一个故事。那些拿着手机追拍的、恶魔一样的失语者,其实就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带着“大家快看啊我上电视了”的欢脱。而整个白熊公园,其实与“楚门的世界”一般无二,甚至还因为囚禁的人是罪犯,而带有了一点荒谬的“正义”色彩。
电视,其实远未消亡。这件蒙尘的电器可能许久没有被你使用了,但它所代表的去选择化、去多样性的单一灌输,仍然在波兹曼所谓“娱乐至死”的轨道上狂飙。我们为什么有个词叫“网红”而没有“电视红”?因为“网红”只是“网上的红人”,与“上电视”的真正红人相比,他们似乎还差了一些成色和一些“官方性”。
或许有年轻人会反驳这些老气横秋的观点,认为社交网站、开源精神等等可以最终消解电视的话语权。但《黑镜》剧组显然不这么认为——狂热而反智,正是民粹的最终走向。更多的人会潜意识地接受灌输,成为大机器中的一部分,以获得“站在多数人一边”的满足与幸福感。你以为你的iPad就不是电视了吗?你在地铁上不是在用它看电视剧么?
《黑镜》第一定理:如果你是沉默的大多数,你身边的每块屏幕,都会变成电视。
??
消解个体
我们是什么?我们是自己。是自己的身体、头脑、思维、记忆、感情所共同构筑的生命。这么简单?哈,那我们来玩玩这个概念。
《黑镜》系列最擅长的就是归谬法——把一个事情玩到最极端,然后啪啪打你脸说,这是你要玩的哦,有种玩到底。
S1E3《你的人生》与S2E1《马上回来》都关乎记忆。要么是能高清拍摄并记录一切事情的Grain芯片,要么是男友死了之后,帮你依葫芦画瓢做个新男友。
植入记忆芯片,意味着你可以随时倒带去查询所有的生活细节。这其实在“万物有灵”的智能设备泛滥时代已经初步实现。一个邮箱服务器被撞库攻破,第二天就有几千万条开房记录被放出来下载。当一切都有迹可循时,我们的生活必将面临不可逆转的改变。隐私与尊重不再有其自然根基,除非你远离一切现代科技——当然,要忍受男主人公一样,失去现实的切肤之痛。这个归谬即,如果你可以回忆起一切,你就不再是原来的你。
《马上回来》更为有趣——一个和你男友一样的机器人,哪儿都比你男友更好。无限制陪你逛街,用你熟悉的口气聊天打趣,不用吃饭睡觉和工作,对你的命令言听计从。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抱歉。《Her》里面一个智能语音都能让男主坠入苦恋的事情,还是发生在童话中吧。当你夜里惊醒,发现男友带着标准的微笑站在你床边,你就永远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恐怖谷。这个归谬更加有趣——一个人的所有信息的加和,并不等于该人。人类有着信息远远无法覆盖的更多特质——上厕所、坏脾气、烟瘾、性冲动、梦,等等。
《白色圣诞节》则就着上一则归谬提出了些问题:如果信息技术完整地复制了一份你的意识,那么这份意识是否有其本体的权利?显然,《黑镜》里冷血的世界是没有这种温情逻辑的,复制的意识都成为了人类的奴隶与囚犯。这就陷入了一种奇异的矛盾,即a≠a的怪圈。我们一边强调人类独立意识的高贵性,一边奴役自己最高贵的部分。
??
科幻之外,自由、奴役与其他
S1E1《国歌》与S2E3《给沃多投票》可能是最不科幻的两集,却有着《黑镜》里最辛辣的部分——彻头彻尾地把英国政治玩了个底儿掉。
《国歌》塑造了影像历史上最不堪的英国首相,他面对的其实是一个无比简单的伦理困境——个体(首相)可以为“他者”(公主)的困难做出多大的牺牲。这其实是一个无比简单的问题,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无数次。可怜的是,这位首相遇到了《黑镜》剧组,直接将他的玩笑开到了宇宙级——天平一边是王室、政党、国民,另一边是自己的尊严、濒临破碎的家庭。在任何一个类似的伦理困境中,人都会得到一些而失去另一些。因此,在边沁的功利主义驱使下,首相在电车困境下扳动了道岔(剧中,则是脱下了裤子)。最终,首相的政治生命得以延续,而失去了什么……呃,我们都知道。
《沃多》则是从底层黑起,投票制民主与互联网媒体传播,造就了参选人段子手化的吊诡情形。一只爆粗口的蓝色卡通熊Waldo与其背后的团队……我靠有什么可说的啊,请看大洋彼岸正在进行的美国大选总统候选人辩论!那位Donald Trump先生,就是这类段子手的实物投影。
剧透了半天,《黑镜》的精彩其实远没说完。该剧的厉害之处亦在于,几乎每个故事都有不止一条线索可以深挖,也有不止一个人物可以被带入。你说啥?哦,那头猪就算了。
《黑镜》几乎嘲笑了出现在故事中的所有人。如同佛教中的贪、嗔、痴,我们总会走入自设的陷阱中。而《黑镜》系列的命题,就是用科技与科幻感,将这个陷阱挖的深不见底。
而更有趣的是,身处信息时代的人,几乎可以带入每一集中的任意角色。我们一边围观令人牙齿打战的残忍故事,一边冀望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时,你已经成为了“黑镜”——即屏幕背后的普通一人。而《黑镜》最大的恶毒,就在于嘲笑。嘲笑所有技术时代异化的人性,所有围在电视周围的信息奴隶,嘲笑正在看这部剧,把它分享转发,打出最高分的你。没错儿,就是你。
我认为,《黑镜》当真可以算为冷酷而严肃的“艺术电视剧”,以区分于追求明星、好故事、精彩剧本、高光台词的“商业电视剧”。同美国的《真探》一样,《黑镜》试图呈现更加纵深的社会命题,而其表达又非常直(重)观(口),因此,普通观众能享受烧脑与怪奇故事的审美,而深度观众则能洞见其中的社会价值。
最后,敬请期待——Black Mirror S3
- S3-E01 Nosedive
- S3-E02 Playtest
- S3-E03 Shut Up and Dance
- S3-E04 San Junipero
- S3-E05 Men Against Fire
- S3-E06 Hated in the Nation
?? 责编:Raeka
?? 作者:高小山,大龄犰狳,性温和,喜床。西坝河畔文字工作者,淡粉色爱的战士。
▼ 点击文章标题,查看更多有趣内容
福尔摩斯与奇异博士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性生活
银河系首届「未来代码创作大赛」,用你的代码写下未来 | 活动1024截稿
不存在日报是一个专业的科幻媒体,为你提供来自不同宇宙和时间线的新闻或故事。小心分辨,跟紧我们。因为,我们的指导单位是:未来事务管理局。
联系我局:faa@faa2001.com
欢迎投稿:tougao@faa2001.com
所有内容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机构转载
未经授权使用会导致没有未来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每周荐书”,获得每周推荐好书。
相关文章
- 4条评论
- 北槐织谜2023-12-22 01:34:14
- 的战士。 ▼ 点击文章标题,查看更多有趣内容 福尔摩斯与奇异博士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性生活 银河系首届「未来代码创作大赛」,用你的代码写下未来 | 活动1024截稿 不存在日报是一个专业的科幻媒体,为你提供来自不同宇宙和时间线的新闻或故事。小心分辨,跟紧我们。因为,我们
- 青迟眉妩2023-12-22 03:45:42
- 响,提醒媒体的受众,电视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整个世界的底层伦理与认知。 在这个人人手持一块高清屏幕的时代,你以为电视的话语权被消解了吗? S1E1《国歌》里,在YouTube上看到了绑匪的消息后,英国万人空巷地挤在电视前,等待首相与内阁的相关新闻。这
- 依疚痛言2023-12-22 03:44:42
- ,谢绝媒体机构转载 未经授权使用会导致没有未来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每周荐书”,获得每周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