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和世家区别(家世是什么意思)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世界文学”,其实是关于你我究竟应该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也就是说,读者在刚接触世界文学时不要把自己束缚在某个书单上,强迫自己“非要看完”某些作品,而应尽可能地让自己沉浸在感兴趣的作品中。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能够引起自己阅读兴趣的下一部作品已了然于心。这样一来,你的阅读视野开始真正面向世界。
第一,多读古典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作品,经历了时间考验,不仅流传至今,而且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很多作品具有突出的现代性,能够引起现代读者的共鸣。
第二,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作品,多具有多层次和多义性,应该用多种方法阅读。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具有某种多义性。《罪与罚》讲述的是一个叫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年轻人杀害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故事,如果读者把重点放在犯罪和刑侦的情节中,就可以把它当作一部犯罪小说来阅读;如果将重点放在作品的其他方面,这个作品就既可以是“都市小说”,又可以是“社会风俗小说”,还可以看作是“心理小说”或“宗教小说”,甚至是一部“思想小说”。其实,优秀的文学作品都非常善于表现多层次的复杂内容。
第三,不同的年龄要读不同的书,但必须从小读书,古典文学作品更要反复研读。年龄不同,对作品的解读就会不同,因此读书要选择适合其年龄的书籍。古典作品需要反复研读。因为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有一个显著特征——常读常新,当你尝试再次阅读时,就会发现它不同的一面和别样的精彩。所以,对于这些作品不要以为读一遍就看懂了,就束之高阁。
(摘编自沼野充义《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人关于阅读方法的讨论由来已久。“好读书,不求甚解”被后人视为陶渊明关于读书方法的主张,也多用来解释泛读。“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与扬雄“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诸葛亮“观其大略”一脉相承。宋人陆九渊也有类似观点,“读书不必穷索,平易读之,识其可识者,久将自明,勿耻不知”。不在字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的“泛读”方法,已成为我国传统的阅读方法之一。
朱熹对此多有质疑,他认为“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又说“今人读书,务广而不求精,是以刻苦者迫切而无从容之乐,平易者泛滥而无精约之功”。他强调读书方法在“熟读精思”。“熟读”要能做到“熟读成诵”,这是“精思”的前提;“精思”应到“文字里面猛滚一番”,在文字不通的地方下死功夫,做到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直至融会贯通,这便是“精读”。
宋以前,我国传统的阅读方法大多散存于文人的各类著述当中。宋人张洪把朱熹有关读书的言论整理成集,即《朱子读书法》。元、明、清时这类著述屡见不鲜,如元代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明代胡承诺的《读书说》,清代魏际瑞的《读书法》等。当时对“治学”“读书”“阅读”并没有区分,很多论“读书法”的著述,实则是论“治学法”,多是在论“治学之法”时兼及“阅读之法”。张洪将朱熹的读书法“撮其枢要,厘为六条”——“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著紧用力,曰居敬持志”。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读书方法有的应归于阅读态度或习惯,如“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展开全文
中国古代文人的阅读范围,主要是《诗》《书》等经典、诸子及史籍,由于内容深湛,当然需要仔细揣摩。但对于浩如烟海的集部著作,泛观才能博取,也是应有之义。近代以来,随着纸质媒介的普及,阅读内容大大扩展。近现代有不少专门论及读书法的著作,虽然大多是谈论如何治学或如何阅读整本书,但也有不少明确提出了具体的阅读方法。比如:陈莘《读书法》提出了精读、粗读、熟读。
晚清至1949年期间关于阅读方法的著述,较有代表性的是马雪瑞的《读书法》。该书中的“读书”是指狭义的阅读书籍,不再是泛指“治学”。作者也认为读书方法有“精读”“阅读”(即泛读)两种,但他没有像朱熹一样将二者对立起来,认为“精读和阅读,是读书方法的两个方式,须双方兼顾,不能偏废的”。马雪瑞提出长短不同的阅读材料应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他认为“精读”适用于短篇文章,“阅读”适用于长篇文章,这显然过于绝对化。在我国近现代阅读史上,阅读材料的最大变化就是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报刊杂志的出现。相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报刊杂志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报刊杂志的大量涌现,必然导致人们阅读方法的改变。近代主张“浏览”“速读”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材料发生变化的必然。今天,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介外,各种电子阅读媒介花样迭出,且不断更新,阅读方法也需跟进。
(摘编自靳彤《中国文人阅读方法的演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阅读“世界文学”,是需要讲究一下阅读方法的,例如有时阅读兴趣比阅读“任务”显得更有意义。
B. 陶渊明、扬雄、诸葛亮关于读书方法的表述看似不同,实则一样,都不过分深究字句之意,采用泛读法。
C. 朱熹否定陆九渊等人的读书方法,认为泛读不如“熟读精思”,张洪将朱熹的读书方法整理为六条。
D. 元、明、清时没有区分“治学”“读书”“阅读”,他们关于“读书法”的著述,实际上多是谈论“治学”之法。
【答案】C
【解析】“朱熹否定陆九渊等人的读书方法”错。原文说“朱熹对此多有质疑”,“多有质疑”只是表示怀疑,而不是“否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阅读方法,不过二者阐述的重心与写作目的并不相同。
B. 《诗》、诸子及史籍等内容深湛,当用精读法;集部著作浩如烟海,适于泛读。
C. 马雪瑞认为,短篇文章应该“精读”,而长篇文章应“阅读”,这值得我们借鉴。
D. 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报刊杂志的大量涌现,必然会催生“浏览”、“速读”法。
【答案】C
【解析】“这值得我们借鉴”错,原文说“马雪瑞提出长短不同的阅读材料应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他认为‘精读’适用于短篇文章,‘阅读’适用于长篇文章,这显然过于绝对化”,可知,“值得借鉴”的并不是“短篇文章应‘精读’,而长篇文章应‘阅读’”。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B. 鲁迅先生曾说:“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C.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D. 歌德说:“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
【答案】D
【解析】材料一阐述的是世界文学“读什么”以及“怎么读”的问题。A.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说读书的作用;B.鲁迅先生讲的是泛读的作用;C.培根认为阅读不同类型著作所受到的影响不同;D.歌德的话是强调要阅读经典。
4. 经典名著《红楼梦》被指定为高中整本书阅读用书。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应该如何阅读这部经典著作。(4分)
【答案】①《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具有多层次和多义性,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②反复研读,以求能进一步发现它不同的一面和别样的精彩。
【解析】材料一主要讲述了阅读经典著作的一些方法,而《红楼梦》也是经典著作,因此,可以直接从文本中去寻找阅读《红楼梦》的方法,加以概括即可。由“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作品,多具有多层次和多义性,应该用多种方法阅读”可概括为:《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具有多层次和多义性,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由“古典作品需要反复研读。因为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有一个显著特征——常读常新,当你尝试再次阅读时,就会发现它不同的一面和别样的精彩”可概括为:反复研读,以求能进一步发现它不同的一面和别样的精彩。
5. 请简要梳理并概括材料二中所涉及的阅读方法。(6分)
【答案】①宋以前,陶渊明、扬雄、诸葛亮等主张泛读法;②宋朝时,以朱熹为代表,他强调读书重在“熟读精思”;③晚清至1949年期间,马雪瑞主张,泛读与精读要兼顾;④近代则主张“浏览”“速读”的阅读方法。
【解析】由“‘好读书,不求甚解’被后人视为陶渊明关于读书方法的主张,也多用来解释泛读。‘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与扬雄‘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诸葛亮‘观其大略’一脉相承。宋人陆九渊也有类似观点,‘读书不必穷索,平易读之,识其可识者,久将自明,勿耻不知’。不在字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的‘泛读’方法,已成为我国传统的阅读方法之一”可概括为:宋以前,陶渊明、扬雄、诸葛亮等主张泛读法;由“朱熹对此多有质疑,他认为‘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又说‘今人读书,务广而不求精,是以刻苦者迫切而无从容之乐,平易者泛滥而无精约之功’。他强调读书方法在‘熟读精思’”可概括为:宋朝时,以朱熹为代表,他强调读书重在“熟读精思”;由“晚清至1949年期间关于阅读方法的著述,较有代表性的是马雪瑞的《读书法》……作者也认为读书方法有‘精读’‘阅读’(即泛读)两种,但他没有像朱熹一样将二者对立起来,认为“精读和阅读,是读书方法的两个方式,须双方兼顾,不能偏废的””可概括为:晚清至1949年期间,马雪瑞主张,泛读与精读要兼顾;由“近代主张‘浏览’‘速读’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材料发生变化的必然”可概括为:近代则主张“浏览”“速读”的阅读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鸿门宴
张山
常山县县长吕方,不吸烟也不怎么喝酒,只是有时在重要场合不得不喝点啤酒。如果非要喝,就只有让他的秘书兼司机小王代替了。小王有时候喝得钻桌子底下,不能开车,吕县长唯有打车回家。吕县长最大的嗜好是吃鱼,周围几十里的酒店,但凡做鱼的他都尝遍了。而且,他每吃一条鱼,必先吃鱼头,他说鱼头有营养。至于鱼身子,他象征性地扒拉几筷子,就撂下了。饭毕,他必付钱。
秋天,天空万里无云。吕县长到县里最贫困的荷花乡检查工作。今年,新任乡长刘一波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搞起了草莓发展基地。吕县长对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刘一波很满意。这么想着,在现场,吕县长做了重要讲话,并握着几个农民的手鼓励了一番。时间已到了中午,刘乡长早在乡里有名的酒店设了宴,为吕县长接风洗尘。吕县长摆了摆手,从兜里掏出手机看了下钟点,说,这顿饭我们就给荷花乡政府省了,我呢,还有急事,得马上回县里!说完,招呼小王开车就走。
半路,小王建议到荷花乡那家芙蓉酒店吃鱼,因为这家店的特色莱就是鲤鱼汤。吕县长一听来了兴致,朝空中打了个响指,说,去尝尝!
芙蓉酒店的老板姓赵,叫赵来。原是居住在荷花乡人工修建的碧流湾沿上,常年以捕鱼为生,这些年碧流湾水库被一个城里老客买断了,不允许附近的百姓捕鱼。要想吃必须花钱买,赵来一气之下到乡里开了家酒店,做各种鲤鱼宴。他既是大厨又是服务员,忙不过来就让妻子小燕来帮忙。他做的菜味美价廉,回头客很多,尤其是在这里落脚的长途运输司机,都愿意入住芙蓉酒店。他的生意很红火。
吕县长和小王落座后,吕方自己去厨房点了一条六斤重的鲤鱼。赵来将这条鱼做成了四道菜:鱼头加蕨菜清蒸,鱼肉一部分红烧,一部分和香菇搭配做成油丸子,鱼骨架和银耳炖汤。
鱼味鲜美,赵来的厨艺真的非凡。一道道菜上来,吕县长吃得赞不绝口,连说这是几年戾他吃过的最好的鱼宴了。最后一道莱是鱼汤。赵来在厨房找出一只兰花瓷钵子,将鱼汤盛进去。妻子这时候去外边办事了。赵来用搪瓷碗为吕县长盛了一碗,又转手给小王盛。
小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吕县长呢,由于好喝,不免多喝了几碗。一边喝一边咂着嘴夸奖赵老板的手艺,说,小王啊,回县里给赵老板写个材料,作为今年荷花乡的致富典型,证报社、电视台来采访一下,啊?小王连连点头。这时,吕县长的电话响了。是他妻子打来的,问他回不回去吃饭。挂了电话,吕县长就觉得头晕目眩,接着,一下子躺在地上。小王大惊失色,急忙上前扶起吕县长,喊着,吕县长,吕县长,你怎么了?从外面回来的小燕见此情景,再看看盛鱼汤的钵子,立马尖叫,快,赵来,吕县长是中毒了!大家七手八脚将吕县长送进了县医院。原来,昨晚小燕为了消灭厨房里的嶂螂,喷了足足半瓶杀虫粉。赵来用来盛鱼汤的钵子就放在案板上!
上车前,小王恶狠狠地对赵来说,姓赵的,你胆子也够大的。你等着!吕县长要是出了状况,你……你……个小老百姓有几个脑袋担着!
县医院对这种情况治疗起来可以说轻车熟路,很快,两个主治医生给吕县长做了处理。因为不是很严重,下午就出院了。小王将吕县长送回家。小王刚欲走,吕县长一拍脑门儿,说,坏了,小王,人家的饭钱还没付呢!听赵老板说,要一百四十元,明天,你抽空送过去。小王心里生气,还给他钱?差点把命丢在他那里了!没让他赔偿医疗费就不错了。什么玩意,这种店就该举报,卫生不达标!但是,小王一看吕县长一脸郑重,只好说,县长,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下次路过荷花乡再把钱还给他?
吕县长沉默了片刻,说,好吧。
过了半个月,到了收获的季节。市里管农业的副市长卢晓斌要去荷花乡核实今年建草莓大棚的具体事宜。小王就把车开进乡政府,没想到主管领导刘一波一大早就不见了。打他手机无法接通。
细问才知道,这个刘一波自从上次赵来酒店发生中毒的事后,就成了惊弓之鸟。虽然刘一波是吕县长亲手提拔的,但是这情节很严重,不仅危及他的仕途,对荷花乡的种种福利恐怕也是障碍。所以,刘一波一听到上面要来荷花乡考察,就自己坐车去县里打探消息了。
吕县长哭笑不得。
这个副市长也喜欢吃鱼,工作一结束,吕县长就推荐了芙蓉酒店赵老板做的特色鱼汤,来到芙蓉酒店,他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酒店已经人去楼空。
大厅的角落里挂上了蜘蛛网。那些值钱的东西都被搬走了,剩下的破桌椅还有废纸满地都是,一片狼藉。
小王拦住芙蓉酒店旁边一家服装店的老板,问,这家饭店的人呢?是不是搬走了?
那个留着一撮胡子的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先是摇了摇头,说,不清楚。小王没忘了递上一根云烟,男人犹豫了下,还是接了。看在云烟的分上,男人对他说了实情。老赵自那天晚上就搬走了,谁也没告诉。其实,赵来意识到自己的酒店惹下这么大的祸,险些毒死县长,这罪过还能小吗?赵来和小燕连夜搬走了,谁也不知去向。
吕县长想说什么,但最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愣怔了片刻,他把那一百四十元钱递给那位汉子,说,这是我欠老赵的饭钱,麻烦你一定交到他手上。
吕县长仰天长叹,意味深长。
他说,务必把赵老板找回来,常山县想发展经济,少不了老赵这样的人!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县长到县里最贫困的荷花乡检查工作”是本篇小说故事的起因,映射政府重视扶贫工作的社会背景。
B.小说中吕县长喝鱼汤中毒这一情节,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导致酒店老板赵来一家连夜搬离。
C.小说善于运用伏笔,如“赵来在厨房找出一只兰花瓷钵子。…… 妻子这时候去外边办事了”“小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等,都为下文吕县长中毒埋下伏笔。
D.本文语言通俗朴实,充满生活气息,如“有时候喝得钻桌子底下”“一边喝一边咂着嘴夸奖”就很接地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小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为下文吕县长中毒埋下伏笔”错误,小王没喝鱼汤与吕县长中毒没有因果关系,所以不能埋下伏笔。
7.下列对吕县长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说到吕县长吃鱼只吃鱼头,因为鱼头有营养,至于鱼身子,象征性地扒拉几筷子,说明他私底下有铺张浪费的习惯。
B.吕县长到荷花乡检查工作,拒绝刘乡长的设宴款待,说“这顿饭我们就给荷花乡政府省了”,反映出吕县长廉洁务实的工作作风。
C.吕县长出院后,依然记得自己还没付饭钱,立马吩咐小王把一百四十元钱给人送过去,体现了吕县长为人大度、不愿占人便宜的品质。
D.“务必把赵老板找回来,常山县想发展经济,少不了老赵这样的人”,表明吕县长在扶贫工作中颇有顾全大局的意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A.“说明他私底下有铺张浪费的习惯”错误,从文中来看,吕县长是正面形象,他吃鱼先吃鱼头是因为他对吃鱼有讲究,认为“鱼头有营养”,选项中理解为“铺张浪费”,属于过度解读。
8.老赵身上有哪些亮点被吕县长看好,以至于吕县长要把他找回来?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吕县长敏锐地发现赵来可以作为脱贫致富的典型进行宣传,他勤劳实干,有手艺,又懂得变通,最终发家致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结合老赵的行为来分析县长看好以至于要把他找回来的原因。结合“芙蓉酒店的老板姓赵,叫赵来。原是居住在荷花乡人工修建的碧流湾沿上,常年以捕鱼为生,这些年碧流湾水库被一个城里老客买断了,不允许附近的百姓捕鱼。要想吃必须花钱买,赵来一气之下到乡里开了家酒店,做各种鲤鱼宴。他既是大厨又是服务员,忙不过来就让妻子小燕来帮忙。因他做的菜味道纯正,物美价廉,回头客很多,尤其是在这里落脚的长途运输司机,都愿意入住芙蓉。他的生意很红火”可知,赵来勤劳实干,有手艺,同时能够因地制宜,最终发家致富;结合吕县长找赵来回来的原因来看,“作为今年荷花乡的致富典型……采访一下”,“务必把赵老板找回来,常山县想发展经济,少不了老赵这样的人”,由此可知,吕县长发现赵来可以做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进行推广。
9.对比必修下册课文《鸿门宴》中的“鸿门宴”,本文的“鸿门宴”有什么不同?本文以“鸿门宴”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①不同:课文《鸿门宴》中的“鸿门宴”有政治图谋,是有意安排的,充满杀机;而本文中的“鸿门宴”是家常便饭式的“鲤鱼宴”,是无意而为,充满巧合。
②作用:大词小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暗示文中“鲤鱼宴”的不同寻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先看课本中的《鸿门宴》的意思。这篇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楚汉两方的局势在这次宴会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这里的“鸿门宴”是有政治图谋的,是暗藏杀机的,是不怀好意的。再看本文的“鸿门宴”。从文中来看,文中所说的是“鲤鱼宴”,即吕县长和司机小王在荷花乡赵来饭店吃的一顿“鲤鱼宴”,由“半路,小王建议到荷花乡那家芙蓉酒店吃鱼。因为,这家店的特色菜就是鲤鱼汤。吕县长一听来了兴致,朝空中打了个响指说,去尝尝”可知,这次“鲤鱼宴”并非有意为之,是无意而为,是巧合。最后分析本文用“鸿门宴”作为标题的作用。从标题的技巧来看,“鸿门宴”属于借用,而此处的意思和原本的意思不同,属于大词小用;从对读者的效果来看,初看“鸿门宴”,读者会想到历史上的故事,而文中所讲并非如此,所以这就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标题的含义来看,标题中的“鸿门宴”就是指“鲤鱼宴”,所以使用“鸿门宴”就暗示文中“鲤鱼宴”的不同寻常。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中立,字无为,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日:“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召见禁中,拜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尚真源长公主。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卫尉二少卿历左右全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驺唱珂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吏捕系,立棰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信乎?”答曰:“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帝许之。初,度支度六宫飨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来督责慢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侍。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兖、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赠工部尚书。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B. 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C. 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D. 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求自试”为动宾短语,中间不停顿,排除CD,“言”后为说的具体内容,其后停顿,排除A。
句子翻译:杜中立多次请求自我尝试,闷闷不乐,因此说:“朝廷法令详备,我如果不称职,为什么要依靠贵戚扰乱天下法令呢?”皇帝听后很惊讶,改任杜中立为太仆、卫尉二少卿,历任左右金吾大将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与本名意思有一定关联的名字,字与名的意思不得相反。
B. 门荫,指子孙因先辈有功而获得人仕的权利,是除科举考试之外人仕的一条途径。
C. 司农,即司农寺,古代官署名,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等事务,长官为司农寺卿。
D. 六宫,指天子的正寝和五处燕寝,即皇后和妃嫔的住处,也可用于指皇后和妃嫔。
【答案】A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字与名的意思不得相反”错误,字与名的意思可以相反。如韩愈,名愈,字退之。“愈”有超越之意,“退之”有后退之意。A错误。故选A。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杜中立执法严明,重惩不羁恶少。他执法严格,皇帝也有所耳闻;有京城恶少在路上耍杂戏,言行不羁,他派随从官吏前去抓捕,并处死恶少。
B. 杜中立实施新规,防止官员舞弊。有官员舞弊,挪用款项,六宫的饭食钱不能及时下发,他将相关款项收归钱库,及时发放,解决了这一问题。
C. 杜中立以船代车,减轻百姓之苦。他任义武节度使时设置“飞雪将”,以船运输物资,改变了徭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状况,碱轻了百姓负担。
D. 杜中立妥善治水,保障治所安全。大中十二年,大水泛滥,多地发生水灾,他亲自巡视,运用导引之法治水,使徐、兖、青、郓四州皆免遭水灾。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D“使徐、究、青、郓四州皆免遭水灾”理解错误。由原文“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充、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可知,十二年,大水泛滥于徐、兖、青、郓四州,而沧州地势低洼,杜中立亲自巡视,将御水引入毛河,向东注入大海,沧州没有发生水灾。根据文意,不属杜中立管辖的徐、兖、青、郓四州遭受水灾,而杜中立管辖的沧州在他的治理下免遭水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
(2)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答案】(1)陛下不要轻信流言,给臣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扭转这种局面。
(2)其间即使因受牵累被免职,等到被重新任用,也不因此而有所宽容。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遽信,轻信;假,给;济,成功。(2)坐,因犯……罪;累,受牵累;及:等到。复用:重新任用。宽假,宽容。
14. 杜中立受文宗召见,升任驸马都尉、娶到真源长公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①文宗有将公主下嫁士族的想法,并下令选择世家子弟。②杜中立出身世家。③杜中立有才能。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由原文“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日:‘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可知,开成初年,文宗打算把公主下嫁士族,对宰相说:“民间谈婚论嫁,不计较官位品秩而崇尚世家门第。我李家做了二百年天子,反而比不上崔、卢两家吗?”于是下诏令宗正卿选择世家子弟上报。由此可知,文宗有将公主下嫁士族的想法,并下令选择世家子弟。
由原文“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召见禁中”可知,下诏令宗正卿选择世家子弟上报,杜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到皇帝的召见。由此可知,杜中立出身世家。由原文“拜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可知,被授予著作郎之职。月中,杜中立升任光禄少卿、驸马都尉。由此可知,杜中立有才能。
参考翻译:
杜中立,字无为,因祖先的功勋历任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年,文宗打算把公主下嫁士族,对宰相说:“民间谈婚论嫁,不计较官位品秩而崇尚世家门第。我李家做了二百年天子,反而比不上崔、卢两家吗?”于是下诏令宗正卿选择世家子弟上报。杜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到皇帝的召见,被授予著作郎之职。月中,杜中立升任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娶真源长公主为妻。杜中立多次请求自我尝试,闷闷不乐,因此说:“朝廷法令详备,我如果不称职,为什么要依靠贵戚扰乱天下法令呢?”皇帝听后很惊讶,改任杜中立为太仆、卫尉二少卿,历任左右金吾大将军。京城恶少在路上耍杂戏,马匹装饰华丽在前面开道,自称“卢言京兆”,策马奔驰自由自在。杜中立部署随从官吏将恶少逮捕拘留,立即用杖刑处死。杜中立升任司农卿。制裁官吏心情迫切,反而受到中伤,降为庆王傅。过了很长时间,杜中立第二次任司农卿,入朝谢恩,皇帝说:“你执法苛刻,确实吗?”他回答说:“京城百官白养人员不做事,如司农寺尤其严重。陛下不要轻信流言,给臣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扭转这种局面。”皇帝允许。当初,财政部门计算出六宫所需饭食钱的数目如数交给司农寺,司农寺每个季度拿出钱交给官吏支付,其中大吏将拿到的钱全部借给他人,用所得的利息支付六宫,这样就不能及时将钱送到六宫,宦官前来督责谩骂。杜中立将钱收入钱库,大致五天支付一次,属吏不能作弊,后来就成为制度。加授检校右散骑常侍。京兆尹缺人,宣宗准备任用杜中立,宰相认为他年龄小,打算试试他各方面的才能,改变主意派他出任义武节度使。过去服徭役的车有三千辆,每年到海边运盐,百姓深受其苦。杜中立设置“飞雪将”数百人,用船来载运,从此百姓不再吃这份苦,军粮也充足了。大中十二年,大水泛滥于徐、兖、青、郓四州,而沧州地势低洼,杜中立亲自巡视,将御水引入毛河,向东注入大海,沧州没有发生水灾。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追赠工部尚书。杜中立为官精明能干,属下官吏害怕顺服。其间即使因受牵累被免职,等到被重新任用,也不因此而有所宽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②。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③恨未能。
【注】①本诗为王安石应和三弟王安国(字平甫)《金山会宿诗寄亲友》之作。②西兴:西兴镇,在今浙江萧山境内,是要津古渡、运河重镇。③扶桑:出自汉东方朔所撰《十洲记》,是虚构中的仙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远处落笔,遥望北固山,像海门横互于天边,朦胧晚烟中的沙岸似西兴。
B.颔联出句写悠扬笛声,对句写闪烁灯火,叙写了诗人夜间宿于金山的所见所闻。
C.本诗前三联都采用了对仗,精严中富于变化,映衬中更具韵味,章法井然有序。
D.尾联写了诗人沉醉于美景,想要去仙界自由遨游而不得,表达了对世俗的愤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对世俗的愤恨”说法有误,诗人表达的只是想要遨游仙界而不得的遗憾。
16.同为描写北固山一带风光的诗作,本诗与《次北固山下》有何不同?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内容不同。本诗写的是黄昏到夜晚时宏丽阔大的自然景观和市井繁华之状;而《次》诗主要写的是夜晚到旭日东升时恢弘壮阔的自然景观。
②手法不同。除描写外,本诗还采用比喻、视听结合、用典等手法,形象描绘了山如海门、笛声悠扬、灯火闪烁、月如碎金、水如崩雪等景象,并借“乘桴”“扶桑”等典故抒发情志。《次》诗主要是描写,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融入其中。
③情感不同。本诗表现诗人沉醉美景,想遨游仙界但却不能忘怀世事的感慨;而《次》诗则主要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是个比较阅读知识的掌握能力。
从内容上看,本诗中,从“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等诗句可以看出,诗中描写了北固山就像是大海的门户,横亘天边,晚烟朦胧中的沙岸,犹如杭州的西兴镇。松林中斑驳的月光,像是片片碎金;江间白浪腾涌,犹如积雪崩落。这些诗句写的是黄昏到夜晚时宏丽阔大的自然景观和市井繁华之状。而从《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诗句可以看出,诗中描写的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主要写的是夜晚到旭日东升时恢弘壮阔的自然景观。
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中则是通过听到笛声,看到楼台的灯火,描写景色。这里是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而“飘然欲作乘桴计”则是运用了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形象描绘了山如海门、笛声悠扬、灯火闪烁、月如碎金、水如崩雪等景象,并借“乘桴”“扶桑”等典故抒发情志。而《次北固山下》则主要是描写,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融入其中。
从情感表达方面看,本诗中,从“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一句可知,本诗表现诗人沉醉美景,想遨游仙界但却不能忘怀世事的感慨。而从《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知,主要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由无穷的江水、永恒的明月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须臾人生。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被贬出京,江州地处偏远,只能听到民间山歌和村笛小调。
(3)在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中,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浩瀚的作品,深受世人喜爱和重视,如: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蜉蝣、粟、呕哑、嘲哳、渡、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年来,科技发展①______,这为文艺节目带来了新的气象,科技与文化融合成为电视节目创作的趋势之一,科技成为文艺节目创作的“助手”。这样的例子②______。例如《中国考古大会》充分挖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AI+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的优长,针对每座考古遗址量身打造不同的“视+听+触”场景;《唐宫夜宴》以古代名画为背景,把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文物穿插其中,再加上5G+AR技术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盛唐“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美景象和雍容气度;一些纪录片用动画还原建筑桥梁构造、展现地质全貌、再现人物动作等,让观众对节目中所介绍的内容③______;某卫视2022年跨年晚会通过动作捕捉、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请回“邓丽君”与真人歌手合唱,给许多观众尤其是中老年观众带来惊喜。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将带来更多令人④______的节目,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当然,我们不仅要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更要追求科技给节目带来的炫酷感。坚持以优质内容为根本,以先进科技为支撑,开拓时代生活和艺术表现的新领域,展现文艺创新的新境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①日新月异 ②数不胜数 ③一目了然 ④耳目一新
【解析】第①处中用来形容发展的势头,结合“带来了新的气象”以及生活实际考虑,可用成语“日新月异”。第②处,形容类似的例子多,可用“数不胜数”。第③处,强调观众对内容熟悉,可以用“一目了然”。指观众对节目内容看得清清楚楚。第④处,照应“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突出节目变化的特点,能够满足观众欣赏的需求,用“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我们不仅要追求科技给节目带来的炫酷感,更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
【解析】
原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逻辑顺序不当,不符合认知习惯,应先说浅层的“科技给节目带来的炫酷感”,再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二是动宾搭配不当,“树立……精神”改为“挖掘……精神”。
20.下列各项中引号用法表示强调作用的一项是( )(3分)
A.科技成为文艺节目创作的“助手”。
B.量身打造不同的“视+听+触”场景。
C.感受到盛唐“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美景象和雍容气度。
D.请回“邓丽君”与真人歌手合唱。
【答案】B
【解析】A 表示特殊含义;C 表示引用;D 表示特殊含义。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现在很多人都爱上了无糖饮料,甚至有人把它当作“减肥救星”。
那什么是“无糖”呢?只有糖量低于国家标准——每一百毫升饮料中碳水化合物不高于0.5克,才可以在产品包装写上“0碳水化合物”或者“0糖”。相对过去的含糖饮料,零糖饮料口感好,能量低。既然无糖饮料这么好,① ?
临床研究表明,在生活方式一样的情况下,喝零糖饮料比喝含糖饮料更容易胖,糖尿病发生率更大。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② 。零糖饮料虽然摒弃了传统的蔗糖或葡萄糖,但使用了如木糖醇、麦芽糖醇或者赤藓糖醇等代糖或甜味剂。代糖确实比传统糖的能量低很多,但是研究证实,大量摄入代糖,同样会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代糖可以与人体的甜味品尝受体相结合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降低机体血糖,进而引发食欲,体重也随之增加。
其次,热量低并不代表可以放开喝。尽管厂家已经把每瓶水中的热量降低了,但是大量饮用同样会造成能量超标。甜甜的口感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③ ,刺激食欲;从心理上,大家认为零糖饮料非常安全,就会放松心理防线,以为多喝几瓶也没事,结果比含糖饮料喝得更多。
其实,最好的饮料还是白开水、淡茶水和矿泉水。
21. 请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案】①那是不是可以畅饮呢 ②零糖不代表无糖 ③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解析】第一处,前文说“无糖饮料这么好”,后文回答的是“喝零糖饮料比喝含糖饮料更容易胖,糖尿病发生率更大”,可知所填问句应该为:那是不是可以畅饮呢?第二处,后文“零糖饮料虽然摒弃了传统的蔗糖或葡萄糖,但使用了如木糖醇、麦芽糖醇或者赤藓糖醇等代糖或甜味剂”解释了“零糖”并不代表没有糖,只是用别的糖代替了传统的糖,因此所填句概括为:零糖不代表无糖。第三处,前文说“甜甜的口感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大脑分泌“多巴胺”的结果是让人感到“愉悦”,因此可填: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22. 请从健康角度给无糖饮料爱好者拟写两则含劝诫性质的广告词。每则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案】(1)无糖饮料好喝,可不能贪杯哟。(2)零糖不是真无糖,健康饮料还是白开水。
【解析】劝诫性质的广告词拟写时切勿用词生硬,避免引起被告诫者的不满情绪;可以使用对偶等修辞,但避免表达过于含蓄,造成理解困难。根据“相对过去的含糖饮料,零糖饮料口感好,能量低”和“临床研究表明,在生活方式一样的情况下,喝零糖饮料比喝含糖饮料更容易胖,糖尿病发生率更大”从劝诫角度可拟写为:无糖饮料好喝,可不能贪杯哟。根据“零糖不代表无糖”“最好的饮料还是白开水、淡茶水和矿泉水”从知识普及加合理化建议角度可拟写为:零糖不是真无糖,健康饮料还是白开水。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的人因坚持自己的“冷”,却意外地“热”了;有的人因追求自己的“热”,却顷刻间“冷”了。“冷”“热”之间,蕴含着诸多人生哲理。
以上材料对我们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冷与热”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 选准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紧扣“冷”与“热”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根据语境,此处的“冷”应是指不受欢迎的、没人过问或关注的、受冷落的处境;而“热”则相反,是指受很多人关注、欢迎或羡慕的处境。
材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说,有的人主动自觉地较长时间地处于一种“冷”的处境,后来却意外地“热”了;有的人执着地追求一种“热”的状态,后来却一下子“冷”了。第二层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与升华,是引导考生思考由“冷”而“热”或由“热”到“冷”的现象中,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具体看来,材料中的“冷”与“热”比喻的是人的处境,而由“冷”而“热”或由“热”而“冷”则指人的处境的变化。写出“启示意义”,即要求考生能够联想到体现这种 “冷”“热”变化的社会现象,同时能由此得到“感悟与思考”,即由果溯因,探究其中原因,从而启示我们为人做事的道理。由“冷”而“热”,是因为这种人为追求某个学业或事业的目标而默默努力、专心工作、持之以恒,正因为他的这个“甘坐冷板凳”或耐得住寂寞的精神,他最后取得成就,而一朝成名天下知,成为受人关注、欢迎或羡慕的对象,即意外地“热”了。此处“意外”是就此人追求而言,表明“热”并非此人追求的目标。由“热”而“冷”,则因为这种人一味地追求“热”,比如成为“网络红人”或一夜暴富之人或权势滔天之人,结果或稍有一点“热”度或稍有一点“成就”,就会因名利而忘乎所以、忘记初心、骄傲自大、飞扬跋扈等,一下子打回原形、事业失败、跌入谷底甚或锒铛入狱,即顷刻间“冷”了。
引导语“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以‘冷与热’为主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点明了写作要求,在读懂材料内涵的基础上,“以‘冷与热’为主题”,写出“启示意义”。写作中,一是由“冷”而“热”与由“热”而“冷”两种现象均要涉及,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只写其中之一;二是要能举出类似社会现象加以佐证,不可泛泛而谈,只空谈道理而无事实;三是文章中心论点应落在现象背后的原因上,要指出“怎么做”。
行文思路上,考生要进行辩证论证,提出中心论点,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方能有所成就;而在取得成就之后,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要有危机意识,方能永葆事业蒸蒸日上。可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列举一味地追求时尚或博人眼球,梦想大红大紫的反例,同时重点以正面典型事例论证,如袁隆平、张桂梅、屠呦呦等国家楷模,表明追求成功无可厚非,关键是要做好基本功,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即耐得住“冷”,才可能会“热”,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收获丰硕的成果。
立意:
1.要耐得住寂寞,方能有所成就。
2.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方能事业长青。
3.不能一味地追求博人眼球,而要做好基本功。
相关文章
- 3条评论
- 掩吻颇倔2024-04-22 20:07:42
- 精神”改为“挖掘……精神”。20.下列各项中引号用法表示强调作用的一项是( )(3分)A.科技成为文艺节目创作的“助手”。B.量身打造不同的“视+听+触”场景。C.感受
- 孤鱼照雨2024-04-22 22:18:36
- 尝”可知,这次“鲤鱼宴”并非有意为之,是无意而为,是巧合。最后分析本文用“鸿门宴”作为标题的作用。从标题的技巧来看,“鸿门宴”属于借用,而此处的意思和原本的意思不同,属于大词小用;从对读者的效果来看,初看“鸿门宴”,读者会想到历史上的故事,而文中所讲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