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一天能赚2万的黑方法(陌陌上约的暗语)

陌陌一天能赚2万的黑方法(陌陌上约的暗语)

逆向破解hacker2024-05-27 23:20:35702A+A-

  一桩闲事

  凌晨5点,杭州的早秋微凉。

  里仁坊巷,已经热闹开了。

  “咬它,咬!”

  百米长的巷子里,每走几步,就有七八个男人蹲围在一起。戴着金链子的大哥,斯斯文文的大爷……有的拿着蛐蛐草,有的耳朵上夹着一根蛐蛐草,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方寸小盒子里。

  “蛐蛐之间比武,只互咬牙齿,比人打架光彩,不咬胳膊、不咬腿,小虫子有勇气。”瞿老老爷子是地道老杭州,每年秋天,斗蛐蛐是他的必修课。

  杭州斗蛐蛐也多在里仁坊巷,每年九月中旬后,里仁坊巷都有蛐蛐擂台赛。有时也在茶楼,或是山上。若严格比试,斗蛐蛐之前,还要用专门电子秤称重,重量一致方能一战。

  但胜败很快,快的只需十几秒,赢的便振翅高歌。因此挑选蛐蛐的过程远比一战来得费心思。

  社会我刘姐,货狠话又多。

  立秋,杭州姚园寺巷的豪盛宾馆就被一伙神秘的外地人包下了。30多个山东宁津的大姐,拎着大小包,陆续乘火车赶到杭州,将宾馆挤得满满当当。她们一来,平常毫不起眼的小宾馆就热闹了。

  从凌晨4点到夜里11点,宾馆人不断。花臂大哥、打扮考究的斯文先生、头发花白的老爷子……进来就急不可耐地直奔4楼(4楼以上是宾馆),房门大敞着,来人张嘴第一句:今儿货怎么样?再一个个房间看过去。

  看货过程有长有短,高兴的一天也能呆住了,要赶时间十几分钟就了事。但出来时,来人十有八九,耳朵上夹着一根长草,手上攥俩圆罐,面上喜滋滋。

  每年8月份,大波山东人来到杭州,开始为期三个月的蛐蛐生意。刘大姐是这波大军中成员之一,但她来自乐陵,“帮派不同”,住在光复假日酒店。

  刘大姐卖蛐蛐,不守在宾馆,主阵地是附近的里仁坊巷。每天凌晨5点钟,太阳还没打照面。来不及吃早餐,刘大姐穿着拖鞋、背上两个包出门了。

  巷子里,刘大姐找个空位置,大黑包一抖开,五六十个小圆铁盒一亮相,立马就有人就围了上去。

陌陌一天能赚2万的黑方法(陌陌上约的暗语)

  每只圆铁盒不过掌心大小,用橡皮筋仔细缠好,里面是一只蛐蛐和一粒嫩玉米。她掏出盒子,一只只摊在身前。

  接过一只手递来的烟,利落点上,刘大姐一边吞云吐雾,一边闲话。一头短发,面带皱纹,卖了二三十年蛐蛐,刘大姐对这市场门儿清。

  嚼舌砍价,是家常便饭。谁想买,谁来逗乐凑个热闹,能赊账给谁,三言两句间,刘大姐就摸了通透。蛐蛐市场上,什么样的人都有,逢着讲荤段子的“看过《红高粱》没,跟山东的玉米地一样,也好办事”,刘大姐便笑骂两声:哪你说的那样。

  来杭州卖蛐蛐,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但刘大姐抓蛐蛐的历史要往前追溯三十多年。“一方水土养一方蛐蛐”,山东宁津、乐陵的蛐蛐,长在黑土地,身子骨壮实,脑袋大、脖子粗,牙齿坚硬,在全国排名靠前。

  打20多岁起,每年8月,刘大姐做蛐蛐生意,年年如此。每日天不亮,刘大姐戴上草帽,半截套袖往胳膊上利落一套,带着捉蛐蛐的装备,网罩和铁盒,奔去玉米地。深夜再收工回来。

  为了捉蛐蛐,玉米地的杂草早被除草剂清理干净。一人高的玉米秧子里,人们听蛐蛐叫声,猫着腰,瞪着眼睛淘宝贝的景象,每年立秋后都能在山东乐陵见着。

  刘大姐一家三口,齐上阵。地里干活时,刘大姐是把好手。农闲时,上房顶帮人扒屋、搬砖,男人能干的活,她样样能来。但捉起蛐蛐来,因眼神不大灵光,刘大姐一天只能捉个一二十只。丈夫和儿子,一天捉下来,能抓两三百只。

  捉蛐蛐,是整个乐陵的大事情,不分男女老少。三岁幼童,七旬老翁,全都下地,大显身手。村里稍微会做生意的,都搬进了楼房。再有生意头脑的,一个季度赚二三十万轻而易举。

  早些年,刘大姐一直在乐陵卖蛐蛐,等人上门收购。她不识字,没出过远门,来杭州算头一遭。杭州的蛐蛐市场,如今只剩里仁坊巷这一个。白日里,刘大姐和丈夫都在街头,有电话打过来,十有八九是行家要去宾馆看货。好货色,几乎都在宾馆里,要看得先预约。

  宾馆里,刘大姐安置了两大箱蛐蛐,足有一千只。每日收摊回去,刘大姐要一只只喂食,用小刀削下玉米粒,再一只只装回去,整个过程繁琐,要花费两个小时。刘大姐的儿子仍在老家捉蛐蛐,将货从老家托运过来。隔上四五天,换一批货。

  ▲刘大姐与丈夫的合影。

  宾馆的租费一天一百,两人的生活开销一天也要花去一百。今年蛐蛐价钱不错,最少也卖10块、20块一只,前几天,刘大姐的一只蛐蛐成色极好,卖出1400元的高价。

陌陌一天能赚2万的黑方法(陌陌上约的暗语)

  刘大姐一家,一个季度,再不济也有三四万收入,生意好的时候上6位数也是寻常。比起在乡下扒屋、搬砖的40块一天,卖蛐蛐划算太多。

  杭州蛐蛐,顶个半边天

  “九堡佬,今天蛐蛐怎么样?”

  “昨天晚上新抓的,你来看看成色。”

  在里仁坊巷,山东蛐蛐占了半边天。另半边,是杭州蛐蛐。九堡佬,在杭州卖蛐蛐的人物里,名号算是响当当。“阿六头今年还采访了我两回。”

  每天早上,九堡佬从乔司出发,坐六点十分的地铁,背上蛐蛐,在7点钟左右,赶到里仁坊巷。杭州人卖蛐蛐,不用铁盒装,盛在长竹筒里,两边用棉花堵上。蛐蛐在里面,既凉快,又不缺水。

  九堡佬姓傅,以前常在七堡、九堡抓蛐蛐,因为货好,才得了这一名号。

  杭州的蛐蛐文化历史悠久,从南宋延续到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田地里不使用农药,楼房少,杭州蛐蛐的品相还可以,蛐蛐市场的生意一度很繁荣。九堡佬就是最早一批来里仁坊巷倒腾蛐蛐的。

  论起对蛐蛐的感情,九堡佬总要从年头上算起。“我7岁就跟着爷爷学抓蛐蛐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岁的九堡佬拿着矿灯、网罩与铁锹,跟着爷爷就下了地。九堡佬的爷爷能听音分方向,夜里发出叫声的是公蛐蛐,每次“滴滴滴”,连叫三声,歇个几十秒再重复叫。听音辨位,九堡佬跟着爷爷学了两年,现在,九堡佬隔着十多米也能根据声音分辨蛐蛐的大致位置。

  九堡佬的家中,有一本祖传《虫谱》,关于蛐蛐的许多奥秘,都从这本书中得来。有时候抓蛐蛐失误,只要隔半个小时再来转转,保准又行,“死心眼”的蛐蛐势必在原位置出来活动一圈。

  像我一样穿紧身衣的,武功就好

  头戴铆钉黑帽,纯白色头发探出帽檐,宽边墨镜,脖子上一串银色链子,黑色短T,纯黑紧身裤,外加一双黑色马丁靴。乍一看,瞿老爷子像刚从时装周回来,一身打扮酷似时尚界的老佛爷。

  老爷子对蛐蛐文化也深有研究,据他了解中国第一部写蛐蛐的书,便是南宋的朝廷重臣贾似道在杭州出的《促织经》。葛岭上那座“半闲堂”便是贾似道当年斗蛐蛐的地方。

  同样是蹲,但老爷子讲究,保持半蹲的姿势。双手不紧不慢打开铁盒盖,用蛐蛐草一一撩拨蛐蛐,双眼看得仔细。碰见不懂的外行人,老爷子有一肚子的蛐蛐经:

  挑蛐蛐,要看脑袋大、脖子粗的。门牙大,“身上衣服颜色深,还像我一样穿着紧身衣的”,武功就好。

  七岁那年,瞿老爷子迷上蛐蛐。上世纪六十年代,蛐蛐卖一分钱一个,老爷子的父亲每日给他一毛钱吃早餐,但老爷子咬咬牙,全部用来买蛐蛐,一次性买十个,空着肚子去上学。

  老爷子爱干净,喜欢穿戴齐整。蛐蛐也一样,是特别爱干净的小虫。好蛐蛐七分品三分养,在家中,每隔三四天给蛐蛐洗一次澡。用大米、嫩玉米、搭配骨粉,仔细养着。夜里公蛐蛐鸣叫,还要时不时将母蛐蛐放进去,一夜起来几次。“脾气再急的人,一玩蛐蛐就软和起来了。”

  一到斗蛐蛐的季节,老爷子每日上班前,都来里仁坊巷晃荡一圈,淘淘好货色。一个季度,老爷子淘的虫子不多,二三十只左右,要花费两三千块。

  话说民间斗蛐蛐,必有彩头,再加上斗蛐蛐的小打小闹,老爷子一季度玩闹下来,一共五六千块打底。

  瞿老爷子平时里也就把这当个玩乐,不过他挺喜欢塘栖的风俗,因为每年秋天都靠近中秋节,塘栖人斗蛐蛐,就拿自家做的土月饼当彩头。土月饼各家口味略有不同,通过斗蛐蛐,输来赢去,几个回合下来,倒是能把月饼口味集齐了。

  ? 文丨小爷

  ? 图丨野野野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黑资讯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 2条评论
  • 俗野佼人2024-05-28 04:02:21
  • 蛐蛐的地方。  同样是蹲,但老爷子讲究,保持半蹲的姿势。双手不紧不慢打开铁盒盖,用蛐蛐草一一撩拨蛐蛐,双眼看得仔细。碰见不懂的外行人,老爷子有一肚子的蛐蛐经:  挑蛐蛐,要看脑袋大、脖子粗的。门牙大,“身上衣服颜色深,还像

支持Ctrl+Enter提交

黑资讯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Copyright 2015-2020 黑资讯
滇ICP备19002590号-1
Powered by 黑客资讯 Themes by 如有不合适之处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发展历程| 留言建议|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