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非全研究生申请租房补贴被拒-非全研究生屡遭歧视
对于众多研究生来说,努力考研是为了提升自己在这个社会的含金量,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对于非全研究生来说,这张证似乎成了自己的绊脚石,甚至有学子说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这是为什么呢?歧视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形歧视一直存在,此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被曝光,近日南京非全研究生申请租房补贴被拒,到底是什么导致非全研究生屡遭歧视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南京非全研究生申请租房补贴被拒
9月4日,一名今年从南京某理工类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的应届生小江(化名)爆料称,自己今年6月依规向南京市江宁区人社局申请的“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却在7月被驳回了。官方给小江的答复是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不符合申请标准。
同一天,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回应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
小江介绍,自己6月申请上述“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时,在当地人社局发布的文件中看到“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在补贴对象内,并将这一消息通知同学一起提交了申请,然而当申请被拒绝之后却发现,当地人社局发布的最新文件却将“非全日制研究生”从补贴对象中删除了。
小江提供的一份今年6月“智慧人社”栏目发布的文件截图显示,补贴申请者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并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含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登录南京市政府推出的公共服务软件“我的南京”中“智慧人社”栏目查询发现,在南京市人社局发布文件的《南京市发放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申请须知》内,申请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含海外留学)毕业并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含取得在宁就业许可的港澳台毕业生),在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并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指通过普通高考、统招专升本、全日制研究生统考方式进入就读的学校。”
工作人员回应南京非全研究生申请租房补贴被拒
根据这份文件的规定,属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小江的确无法申请。那么,是小江申请之后文件又做了更新吗?
南京市人社局直属单位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值班工作人员解释,人社部门在今年早些时候的确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了南京市发放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申请对象,并一度在人社部门此前公布的一份文件中注明,然而不久后将非全研究生纳入的这一条被财政部门驳回了,此前申请的非全研究生因此都无法享受这一补助了。
这名值班工作人员者表示,目前南京市人社局已经将新的方案再次上报相关部门,如果明年出台的文件按照人社部门的建议将非全研究生纳入住房租赁补助申请对象,那么今后的非全研究生就能够申请。
南京市人社局在今年4月曾公布了文件《南京出台十项措施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这份被简称为“南京人才就业创业十条”的文件表示在10个方面,提出具有创新突破的政策举措,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
其中第一条就是“放宽落户门槛”: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本科学历人员(含留学回国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下同),凭学历证书即可落户。40周岁以下大专学历人员,在宁就业参保半年即可落户。
文件的第二条是“保障人才安居”:符合申领条件的博士、硕士、学士按每人每月2000元、800元、600元享受最长36个月的住房租赁补贴。加快人才公寓建设与供给,年内建成7000套约5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扩大人才购房服务面,将《2020年南京市人才购买商品住房办法(试行)》中相关企业“取得硕士学位人才”申购政策延伸至该类别的本科毕业生同等享受。
在南京市政府网站上,江宁区人社区今年5月又公布了一份文件《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办事指南》。其中,在办理业务“南京市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一项中,明确规定,办理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并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含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研究生屡遭歧视
根据上述两份文件,作为非全研究生的小江是可以申请南京市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的。
今年2月,教育部就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
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们:如何在误解和歧视中艰难成长
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
“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而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
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
“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
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
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
“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
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
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
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
“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
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
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
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
(责任编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