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万乙肝病毒携带者让你害怕么-中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7000万
想必大家今天都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新闻,那就是中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7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有九成是没有接受治疗的。看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紧张害怕,不知道自己身边是不是有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其实大家不需要盲目害怕,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大家详细介绍清楚吧!
今天(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我国确定的今年的肝炎日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7000万例,其中近九成未得到治疗。
即便科学已经昌明至此,“谈肝色变”依然还在。对于病毒的惧怕,属于本能反应,无可厚非。但这种惧怕很自然地就会迁移到病人身上,这种对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的“处置方式”,却是不合情、不合法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
1、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并不一样。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
病毒携带者又分为大三阳和小三阳,“大三阳”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小三阳”病毒复制弱,病毒基本上复制不活跃,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
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1.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为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
2.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乙肝病毒容易与其长期共处,而成为慢性携带者的。
3.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出现异常,或有临床症状、体征的,如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所以说不能确切的说到底是大三阳严重还是小三阳严重。
为了在社会层面逐步减少乃至消除乙肝歧视,反乙肝歧视的各种法律法规逐渐推出。很多专家积极向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在去伪存真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问题。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首先说一下性传播,如果一方是携带者,另一方无抗体,不采取安全措施则会有感染的风险,没抗体的建议去打疫苗,体内有了抗体就不用担心被感染了。但是也有人说,如果没有出血,无套性生活感染的几率也很低,但还是建议大家注意身体。
母婴传播,这个是最好做阻断的,孕妇在怀孕时就可以做阻断,新生儿出生后也会再打一针疫苗,所以建议病毒携带者不要隐瞒自己的身体状况。现在母乳也可以喂养婴儿了,但是具体需要咨询医生。
第三个血液传播,这个为感染率最高的传播途径,建议不是携带者的人都要去打一针疫苗,因为携带者可能会在吃饭或者运动时不小心流血,打了疫苗就不怕感染啦。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吃了一顿饭,亲密接触了几次就害怕,更不要知道身边人是携带者的时候远离他。
乙肝病毒携带者更不要自卑,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可自卑的,你只是比别人体内多了一种不是生物的生物而已,只要你肝功能正常,其他与常人无异。也不要担心工作,因为早已不让查两对半了。但是还是要注意休息,少量饮酒,常人也要注意这些,不要让你的肝负担太重,如肝功能不正常了等,建议及时就医。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哪天就自己转阴康复了,所以请爱护自己的身体。
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误区
最常见的一种是认为“携带者很安全、不用治疗”,还往往不重视定期随访,以致于部分携带者10年或20年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甚至到肝癌晚期才被发现,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另一种则认为患者HBVDNA阳性,存在乙肝病毒复制,不管肝功情况如何,就盲目加用抗病毒药物,结果HBVDNA下降不明显,抗病毒效果不理想,反而容易导致耐药。
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用科学的态度进行规范的管理,目的是及时筛查出肝脏病变,而对于病情稳定者,避免盲目用药及不恰当用药造成的耐药,减少医疗资源及经济上的浪费。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方法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方法主要在于随访监测。通过严格、规范的长期随访,既避免对不需要治疗的患者盲目用药,又不至于漏掉需要治疗的患者。
1.随访时间间隔:对于持续ALT正常且HBV DNA阴性者,建议每6-12个月随访一次。对于ALT正常但HBV DNA阳性者,建议每3-6个月检测1次。
2.随访检查项目:应包括肝功、HBV DNA、AFP、彩超。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有乙肝家族史、转氨酶在正常高限、腹部超声提示肝脏弥漫性病变或脾脏增大者,最好动员其做肝弹性检测,以进一步明确肝脏病变情况,酌情进行相应治疗。
(责任编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