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称体测不应成比赛拦路虎-体测是运动员的拦路虎吗
近日,各大网站搜索平台的热搜榜被“体测”这个话题霸屏了,很多本应该在全国锦标赛中大放异彩的选手纷纷因为体测而被拦在了全球锦标赛门外,其中有很多大家非常熟悉的厉害的运动员,比如傅园慧、余贺新、王简嘉禾、于静瑶等,对于这项奇葩的规定网友们直呼看不懂比赛了,就连人民日报称体测不应成比赛拦路虎,运动员的好坏不应该用体测来决定。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哦~
人民日报称体测不应成比赛拦路虎
运动员在预赛中创造新的纪录是令人欣喜的事,但最近,这种惊喜在泳池里却有些变味。正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竞赛规程规定,预赛前16名的运动员要根据体能得分排序,只有体能排名前8名的运动员方能进入决赛。由此,在预赛中打破女子1500米自由泳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打破男子5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的余贺新等选手没能走得更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各方关注和热议。
对运动员来说,扎实的体能是保障技术发挥的前提。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中,密集的赛程和多枪比拼都会让运动员产生巨大的体能消耗,如果没有充足的体能储备,很容易后程乏力,在最后关头动作变形,丧失对顶尖选手的竞争力。2018年的杭州短池游泳世锦赛和去年的光州游泳世锦赛上,一些中国选手就出现后半程体能不足的问题,甚至在出水后感到强烈体力不支,难以多项目兼顾。因此,重视体能、强化体能,这点毋庸置疑。
也要看到,不同项目之间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异,有各自不同的专项体能要求。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所强调的,是更为底层的“基础体能”。在今年2月份出台的一份国家队体能达标测试评分标准中,涵盖了BMI(身体质量指数)、坐位体前屈、垂直纵跳、3000米跑等10项内容,成为此后包括游泳、田径、羽毛球、体操等项目进行体能测试的主要依据。
从强化体能的角度看,推动弱势项目补强,让一些多年徘徊不前的项目有所突破,基础体能的提升也是势在必行。但是,把体能测试结果与比赛晋级挂钩,甚至有的项目在1/4决赛阶段不比专项只比体能,也让不少体育迷直呼“看不懂比赛”。拿全国游泳冠军赛来说,如果选手抱着只游一枪的心态,或许能在预赛中创造成绩,但无法检测连续作战的能力,起不到模拟大赛的作用。对这种比赛杠杆带来的“副作用”,不可不察。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需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去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强化体能的初衷有积极的针对性,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暴露出来的问题更需要审慎对待。如何保证体能测试的项目选择、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如何让运动员、教练员对体能的认识真正贯穿在训练的日常环节中,需要体育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给出权威解答,回应公众关切。
与此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如何严格执行标准,确保公平公正,也需要强化组织管理。改革之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挑战,面对改革中新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研判,科学应对,实事求是,方能行稳致远。
也有网友表示体测也是有好处的
让成绩平平的运动员有了出头之日,有了在国内拿金牌的机会,要不天天就那几个著名运动员,观众都看烦了,让观众看看普通运动员夺金,也有新鲜感。
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榜连续多年进入前三,受到西方国家多年来的嫉妒,等明年东京中国派出体测运动员出场,全军覆没,外国友人必然会心有释然,有利于团结外国友人。
明年东京新冠前景不明,派体测运动员出场,把金牌选手留在国内,有利于保护金牌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当然体测运动员也要打了疫苗再去,确保万无一失。
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奥运会比的是专项能力,必须单项拔尖才行,而体测比的是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各项都平平,但每项都凑合,这样极大的提高了普通人通过体测参加奥运会的可能性,刘翔一百年才出一个,但体测满分选手民间健身高手训练训练都有一大把。
中国足球迎来重大利好,多年来,足球颇受其他运动嘲笑,等再过十年,全国各项体育运动都成了国足水平,这下子,足球就能扬眉吐气了,谁也别笑话谁。
有利于中国运动医疗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听说苏炳添体测3000米导致旧伤复发,谢震业天天练体测受了小伤,百米降到了10秒30,结果还夺冠了,说明体测会导致运动员伤病增多,这正是中国运动医疗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天天门庭若市,医疗水平一定迅速提高。
有利于电竞选手扬眉吐气,多年来,人们对坐着打游戏成为体育项目多有不解,现在,电竞也要通过体测才能上岗,这下大家没话可说了吧?引体向上40个才是满分,18个是0分,就问你怕不怕?通过体测的电竞选手你还敢说人家不是运动员?
有利于体育总局的领导选拔人才。一搞体测,那个运动队领队对总局忠心耿耿无条件拥护就看出来了,在绝大多数领队保持沉默的时候,游泳队的领队在镜头前力挺体测,绝对是一个可造之材,值得重点培养。你看看,关键时刻,人才就是这么脱颖而出的,前途不可限量。
相关资讯:游泳比赛不看游泳成绩看体测成绩?中国泳协主席周继红回应!
2020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正在青岛进行,除了游泳比赛外,还设置了为期两天的体能竞赛,包括垂直纵跳、引体向上、躯干核心力量、30米跑、3000米跑5个项目。根据规则,游泳预赛成绩前16名的选手,取体能竞赛成绩前8名进入决赛。包括王简嘉禾、余贺新、傅园慧、于静瑶、方喆等都在各自项目上游出预赛第一,但都因体能竞赛成绩不理想而无缘决赛。 一些运动员难免有些困惑,打破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表示:“我们毕竟是水上项目,陆上项目不是太擅长。体能我们也不是不重视,但不能成为决定性的作用,这次以体能成绩来决定前八名,还是稍微有点欠缺点那什么.....”与此同时,外界也对此事议论纷纷。
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在接受《中国体育报》采访时回应了外界关切,主要内容如下:
1、这次比赛增加体能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中国运动员的短板,以提高他们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换言之,加强体能、恶补短板的目的,是为了鼓励运动员在基础身体能力和专业运动表现上,都能对标世界顶尖水平。
2、这次全国冠军赛是我们首次在正式的全国比赛中纳入体能测试,这一改革的方向会继续坚持下去。我们也将认真总结,建立起与游泳项目相适应,紧密结合专项、更加完善的基础体能训练和体能竞赛体系。
3、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我国有较多运动员可以达到奥运会A标,但难的是在比赛中出现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或至少进入决赛的成绩。
警惕“一刀切”的体测闹剧毁掉竞技公平
正在进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预赛成绩第一的傅园慧、于静瑶、方喆,打破全国纪录的余贺新,以及打破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都无缘决赛。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咄咄怪事,源于此次比赛的“创新”规则——预赛成绩前16名选手中,取体能成绩前八名进入决赛,体能成绩相同,再按照游泳成绩排名决定是否进入决赛。换言之,只要体能测试进了前八,预赛游进前十六名就能进决赛,但如果体测成绩靠后,游出破世界纪录的成绩也会被淘汰。
这一规则引发了大量争议,理由很简单,它令体能测试成绩实际超越比赛成绩,成为获得决赛资格的前提和绝对门槛,而游泳项目在任何一项国际赛事上都是以竞技成绩进行排名的。
面对争议,泳协主席周继红回应称,“中国游泳要想全面冲击更高水平,必须基础和专项双管齐下,因此这次全国比赛中增加基础体能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中国运动员的短板,以提高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设置体能测试的初衷不难理解,问题在于,设定令体能测试成绩凌驾于竞技成绩之上的规则,真的能达到提高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对标世界顶尖水平的目的吗?
首先,从成果来看,体能测试成进决赛硬指标,能否培养出对标世界顶尖水平的游泳运动员尚未有定论,但此次比赛将数名已经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游泳运动员淘汰出局却是确定的事实。曾获得多项女子仰泳世界冠军的傅园慧,此次该项目预赛第一。而以21秒79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的余贺新,是东京奥运周期第一个达到男子50米自由泳奥运会A标的中国选手。这一规则令这些达到了全国甚至世界顶尖竞技水平的选手都无缘决赛,根据此前体育总局发布的文件,他们还可能无缘东京奥运会。那么,体测成绩达标竞技成绩却不如他们的选手,在国际赛事仅以竞技成绩排名的规则下,要如何对标世界顶尖水平呢?
其次,体测项目设置是否专业,对于提升运动员的世界竞争力有没有帮助?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体测如今不仅成为游泳项目决赛的绝对门槛,其他体育竞技项目也是如此,而对不同的体育竞技项目,体能测试的内容是一样或类似的,游泳的体测内容包括30米冲刺、垂直纵跳、引体向上、躯干核心力量和3000米跑。短跑名将苏炳添5月时曾晒出自己不怎么样的3000米跑成绩,并解释“3000米属慢速有氧运动,短跑运动员以力量和爆发力训练为主,如果太过训练长跑把快肌变成慢肌影响我们的爆发力,所以教练也不太建议我们把精力过多放在这块。”意思很明确——以3000米跑对短跑运动员进行测试,不合适。而9月开赛的象棋甲级联赛也需要体测达标才能获得参赛资格,而测试内容是1000米跑、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等,其中的不合理甚至荒谬不言而喻。象棋水平高不高和1000米跑多快,着实没有任何关系。
体能当然是重要的,但把体能测试作为超越竞技成绩的决定性门槛,甚至测试体能的方式是不甚专业的“一刀切”,这样的“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仅难以提升中国运动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反而会严重影响竞技公平和运动员培养。
为专业竞技项目添加规则应保持谨慎,尤其对于有决定性作用的“首创性”规则。这当然不是说创新不好,而是需要经过严谨的专业论证。如果仅凭单一的行政决策,轻率甚至鲁莽地施行并盲目地坚持,对中国的竞技公平甚至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都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责任编辑:网络)